這個決定王揚想了不知多久,絕不是一個晚上就想出來的,而是自從上次意識到這點的時候便有了考慮。.
部落在此的發展陷入了瓶頸,準確的說,是沒有更好的利用資源。
俗話說一方水養一方人,說到北方,你會想到他們的熱情豪邁,說到南方,你會想到她們的嬌小玲瓏。
這是與環境相輔相成的變化,人們一直在適應環境,直到人類有能力創造環境。
如果繼續在此地發展下去,氣候穩定在原來的四季平均的情況下,或許王揚會將果園開辟得越來越大,飼養業發展得越來越好,甚至為眾人發展出房屋居舍。
但那又怎樣,頂多就是一個新農村。
發展到後期,王揚可能會無聊到研究木牛流馬。
他探察過附近的環境,沒有可供眾人采集的石山,沒有更好的找到黏土,更沒有可以煉製的礦石,發展個一輩子,也就是停留在以木頭和石頭為主的石器時代。
顯然,王揚不會滿意,估計安排他穿越到這裏的神明也不滿意。
現在環境變遷了,想保持新農村都不容易,他得再往南遷徙一些。
但對於部落的發展而言,就不是隻往南遷徙一點距離的事情了,他要遷得更遠,找到更多的材料。
然後發展出瓷器,青銅,鐵器啥的,怎麼說也得進入鐵器時代才甘心。
當然了,他想弄到鹽,這與拿來當調味品無關,隻是有了鹽,就可以醃製食物,存放更長的時間。
走到峽穀中,王揚望著滿地的小動物,當初給它們好吃好喝,現在是時候收回了。
旅途定然很遠並且會遇到許多困難,眾人可能沒時間捕獵,這上千隻的小動物更不可能帶在身邊,他們守不住。
隻有將它們全部製作成肉幹才行。
看來過段時間的曰常生活會發生巨大改變,自己和眾人沒時間狩獵,而是把所有時間都放在製作肉幹上。
他不會現在就殺它們,還有許多動物都懷了孕,等它們將小崽生下來以後,數量還會大增,那時候再殺不遲。
聽起來很殘酷,很冷血,王揚剛冒起這個念頭的時候,把自己嚇了一跳,說到底,和這些動物居住了這麼久,好歹都很熟悉,說殺就殺,真的很難下手。
不過很難下手不代表下不了手,現在可不是情感泛濫的時期,王揚得慎重考慮。
於是接下來的這十幾天,他不讓眾人去捕獵,而是在積累幹柴,將整個峽穀,除了小溪的部分,對方得滿滿當當。
當這些都做完之後,三個月過去了,所謂的秋季,聽說來過,但王揚啥都沒看到。
一轉眼,天氣迅速寒冷下來,也就是過了沒幾天的時間,已降到零度左右。
眾人穿著厚絨大襖,披著各類動物的毛皮,進入冬季。
今年的冬季沒什麼貯存,最多讓眾人和一幹小動物支撐一個多月,算得上是王揚來到這世界的低點。
不過眾人沒有太過在意,因為他們發現,附近又多了許多長毛象,之前最早的一批已經下了山,往原始森林那處前進。
王揚等人積累了一大堆幹柴,就等著小動物們降生了,差不多這一個月內就可以全部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