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打穀機與語言猜想(1 / 2)

作為十八世紀最具代表性的十大發明之一,打穀機的作用自不用說,很大的改善了勞重的農業勞動,提高了生產效率的同時,也幫眾多農民省了點辛勞。

是非常好的農業工具。

發明出這件工具,王揚終於嗅到了點回到現代農村的文明氣息之感。

沒事兒他就騎上去,鍛煉身體,看得眾人陣陣羨慕,這是件玩具?

眾人挺想上去騎一騎,可惜王揚自己都還沒玩夠,一天騎到晚,也不知道哪裏來的熱情。

過了兩天,小麥便收割了相當之多,堆積成山,當然,都是連著麥穗和秸稈。

往常這時候,便有一堆小夥伴開始幫忙分出麥粒,捏碎麥殼,分出麥仁。

小夥伴們的工作可沒有任何分工,以前工作量一點不大,他們有時候做累了,還有時間跑到一邊玩耍。

反正沒人監督他們,也沒人要求什麼。

小孩子頭領以前是守倉幹的,他會糾住其他小夥伴的耳朵扯回來,敬業之態度,堪稱業界良心。

別的小孩子想和他打架,結果大人們便幫著守倉,沒辦法,這麼敬業的孩子可不多見,人見人愛,花見花開,車見車爆胎。

於是乎,守倉那家夥成了當年的王揚,淫威之盛,可謂滔天。

現在守倉不管他們了,王揚琢磨著,是不是再選個小頭領出來監督?

“算了,不扯淡了。”

王揚叫來眾人,讓早在想騎車的一個大人上去騎。

“嘩嘩~”滾刀迅速滾動。王揚抱起一把麥穗,靠近滾刀輪。

頓時。那些金屬環紛紛打在麥穗上,將麥粒紛紛打落。十分輕巧的就將秸稈和麥粒分離。

不僅如此,小麥和水稻不同,殼非常容易脫落,這樣一打,麥殼迅速和麥仁分離,省去了花時間捏麥殼的時間。

麥粒紛紛掉落在木桶的底部,順著一個開口滑下,落進獸皮袋中。

王揚捧起一把麥粒用力一吹,輕飄飄的麥殼便迅速的“簌簌”飛走。剩下飽滿的麥仁。

“看懂沒有?這東西是工具,不是玩具,當然你們可以當成玩具換著騎。”王揚十分認真的解釋著。

眾人嘖嘖稱奇,對於王揚已經崇拜得不能再崇拜,這玩意兒都能想出來。

骨學家直接拉走王揚,瘋狂的問著他,到底還有什麼工具,全部製造出來,省得他各種操心。

王揚無言。這已經是十八世紀的產品了,就算在現在農村,都還有不少家擁有。

再叫我發明,隻能發明出機械電能了。這是人發明的嗎?咱們還能不能做好朋友了?

骨學家卻是一臉不信,要王揚繼續發明,王揚大眼一瞪:“你敢逼宮?!”掩麵敗走。

……

這類工具的製造。王揚全部交給了張三,設計圖什麼的。有王盈盈刻在模板上燒出來,讓他看。

王揚全程關注。直到他和他的手下都熟悉了,做得非常規範時,這才放下心來。

不過,有些方麵依然要王揚親自動手,比如齒輪還有鏈條。

沒辦法,目前雖然有著一座銅山可供開采,但那需要時間,短時間內,銅的資源依然有限,他不敢交給眾人浪費。

部落的生活又重新回歸到了有條不紊的歡樂狀態,工具上的改進,直接體現在了效率上。

一部分人收割小麥,一部分人分離小麥,隊伍劃分很是整齊。

王揚又製作了四台打穀機,讓幾個大孩子輪流騎,他們倒是很喜歡玩。

年紀小些的孩子,則在其他人的帶領下,不斷的吹掉麥殼,也不嫌累得慌。

王揚便拿燒窯的扇子,去煽走麥殼,在有人的配合下,還是非常迅速的。

他又開始了琢磨,想著是不是要做另一種打穀機,另一種自帶煽風係統,貌似……挺不錯,要不要當成扇子來用?

或者,找點兒樹皮做個篩子?貌似篩子不太好用啊。

王揚算算他們的速度,將人手重新分配了一下,保證收割來的小麥,剛好可以用打穀機打完。

到了晚上,便由眾人一起幫忙,分分鍾麻利的裝倉入庫。

看著一切井然有序,人手得到了釋放,方方麵麵都打點得清清楚楚,王揚別提多自豪了,爬到屋頂,雄赳赳氣昂昂,用他那抑揚頓挫的語調,朗誦著偉人的巨著《沁園春-雪》。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美其名曰練習發音,已經不知道臉麵為何物……

不過說實話,抑揚頓挫,他真的已經可以完全掌握,在發音上,也有了相當大的突破。

比較近似於“嗚”的字,他說出來,就算現代人,也不會認為說得不好。

“呼,督,書,豬,鋪,出,擼……”功底很紮實,堅持發音的時間之久,讓人對其無比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