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做這件事前,還有個問題需要處理。
因為普通人可以獲得更多物資了,商人們也賺得盆滿缽滿,這就造成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普通人一個月獲得的物資,比官員還多。
造成這個原因的關鍵就在於,在獎勵製度之前,所有官員的俸祿,都是按照普通人的倍數計算的。
九品官員獲得兩倍,八品三倍,逐級上去,哪怕是一品大員,也不過是普通人的十倍。
這個俸祿標準實在是低得可怕,但百官沒有其他朝廷的參照物,就沒覺得少,反正比普通人多一些。
但現在不同人,一般的普通人,完全可以獲得和九品官一樣的物資,有一小部分能力特別強,精力特別旺盛的家夥,能拿到八品官一樣的物資。
於是官員們看不下去了,怎麼能比普通人拿得還少呢?要是比普通人拿得還少,我幹嘛做官啊?
於是不滿的情緒就出來了,這個問題夠嚴重了吧?
還有更嚴重的!就是那一千人的隊伍,他們進隊伍為的是什麼?做官,而在他們眼中,做官是為了什麼?就是獲得更多的物資,享受人們的尊敬。
但是首先,是獲得更多的物資,至於別人尊敬不尊敬他們,那就是買一送一的附屬品,有自然很好,沒有也沒辦法。
而他們又大多數是被封的九品官,因為十人一隊,不可能封出大官。
拿的物資比普通人還少。卻要離開這繁榮的中心點,去和野獸玩命。和大自然玩命,然後重頭再來。建設城鎮,這太苦了!
他們憑什麼離開?既然當個九品官混得還不如普通人,為什麼要當這官?
有一部分人已經開始嚐試退出,看看能不能把名額讓出去。
這下問題才是真正的嚴重了,好不容易訓練個兩年,這時候打算玩罷工?
於是在早朝之上,百官立刻就此事反複討論。
“我們必須要把我們的獎懲製度也改一下,不能光記大功,那太久了。幾年不一定升得了官,咱們得來點快的!”
張二也是積極表態:“根據食物鏈,您是第一位,您吃飽了,我們才能吃飽,我們吃飽了,普通人才能吃飽,現在普通人吃飽了,我們沒吃飽。推上來的結果就是,您也沒吃飽!所以為了您可以吃飽,您先得讓我們吃飽!”
王揚一聽,這什麼混帳邏輯。按照張二說的,自己如果現在都吃不飽了,把國庫再拿出來。自己不是更吃不飽了嗎?
這就是該死的理論家和實際主義者的差別,但不得不說。按照邏輯理論,這是正確的。
一個國家。百姓如果富了,那做官的一定不會窮,做官的不會窮,那君王肯定很富有。
如果百姓富了,做官的反而窮了,這國家就有問題了,做官窮,人才就不願意做官,君主無人可用,可不得完蛋嗎?
但是這是理論啊!這套理論也是建立在經濟學上的,首先要百姓富,百姓富了,繳得稅就多,那麼百姓為什麼富呢?因為官員做得好,肯落實政策,發展經濟,所以要嘉獎官員,於是官員富了。
最後國家就強大了。
可實際上呢,富有兩種,一種賺取,一種別人贈送,你不能說要百姓富,就把國庫分了,結果百姓富了,國家完蛋了。
現在百官就是第二種情況,要王揚從國庫裏多拿點物資出來,增加福利,所以偷換概念,想誤導王揚。
王揚是又好氣又好笑,把我當小孩子啊?我有那麼好糊弄嗎?
那麼要不要給百官漲“工資”?還是要的,因為政策落實了,普通人富有了,就該嘉獎官員,提高待遇了。
“有功自然要賞,但不要偷換概念,還整什麼食物鏈!”王揚瞪了張二一眼,張二心虛的幹笑著。
“不過怎麼賞,就不要來問我了,這種小事,你們自己解決。”王揚不想處理雞毛蒜皮的小事。
“不行!國庫是您的!當然要您說了算,萬一我們拿少了,我們不是太虧了嗎?”張二一急,心底話寫了出來。
“什麼?!”王揚又瞪一眼。
“我是說,萬一拿多了不好。”張二連忙改口。
“守倉,你是戶部尚書,由你和大家商量吧,我沒空管了。”
守倉點頭應下。
此事處理完了,就要做最後一件事了,這樣才放心將那一千人的隊伍派出去,建立城鎮,
“今日我要和你們商量的事,便是發行貨幣,代替物資。”
“貨幣?”眾人非常疑惑。
“不錯,貨幣,就是一種代替物資,方便隨身攜帶的東西,隻要拿出這個東西,就可以換取物資。”
略微闡述了一下錢的意義,王揚便讓小紅拿著十幾本小冊子,分發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