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陶公主的女兒,小說家言說是陳嬌,她在劉徹當太子時就嫁給了劉徹,成為了太子妃(太子的正妻)。劉徹即位後,她順理成章被立為皇後,史稱陳皇後。館陶公主則以皇帝的姑媽加嶽母的身份,又是竇太後所生,被尊稱為“竇太主”。
陳皇後比武帝大好幾歲(一說大十多歲),兩人的感情如何,史書沒有記載,小說家言倒是有“金屋藏嬌”之說,不過真偽莫辨。想來應該還不錯吧,至少表麵上不錯。因為要不是館陶公主的大力幫忙,劉徹也當不上皇帝,而館陶公主又深得竇太後的寵愛,景帝也特別信任她,所以,劉徹和他母親肯定要竭力跟館陶公主及其女兒維持好關係,就算有什麼不滿也得忍著。
然而,也正是因為有這層關係,館陶公主母女倆在劉徹麵前就有了一種居高臨下的恩人心態,稍不如意,她們就會提醒劉徹,別忘了是誰讓你當上皇帝的!次數多了,劉徹肯定會越來越反感,越來越抵觸。
特別是在劉徹當上了皇帝之後,館陶公主更是不斷地向劉徹討要賞賜,要劉徹安排她推薦的人當官,說是報答她為他爭位之恩,搞得劉徹很頭大。
更令劉徹頭痛的還是陳皇後。
劉徹當了皇帝,後宮性奴隊伍的擴大勢在必行,但是陳皇後不買賬,不許劉徹跟其他女人上床,隻能跟她上床。她呢,又不爭氣,上了這麼多年床,還是生不出一男半女來。
生不出子女來就瞎折騰,今天聽說這裏有個好醫生專治不孕不育,趕緊花大價錢請來,花大價錢買一堆特效藥吃;明天聽說那裏有個專家,又是大價錢請來,大價錢吃藥。結婚幾年來,在這上頭就扔掉了9千萬錢,卻連水花都沒看見一個!
花錢倒算不得什麼大事,皇帝家也不差那幾個錢,主要是那個居高臨下的霸道姿態,劉徹實在受不了,但有竇太後在,他受不了也得受。
在這種情況下,劉徹一方麵隻能從親情中去尋求溫暖,另一方麵也要借此培植自己的勢力,以抗衡皇後家的勢力,所以,他對親戚、親情越來越看重。
劉徹當上皇帝後,他母親王娡那方麵的親戚都得到了封賞。但是,王娡在入宮前還跟平民金王孫生過一個女兒,名叫金俗,她如今還艱難地生活在社會底層。由於這件事跟王娡的臉麵有關,也關係到皇室的臉麵,弄得不好要嚴重影響王娡的命運,因而,王娡對此事始終諱莫如深,武帝也壓根兒不知此事,但是武帝身邊卻有人知道此事。
話說當初劉邦翦除異姓諸侯王時,首先拿韓王開刀,這韓王跟開國名將韓信同名同姓,史稱韓王信。韓王信被劉邦逼反後,投靠了匈奴,後來被劉邦打敗,他和世子帶著殘部逃到今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後旗西北,在那兒築了一座城,名為頹當城。在這個城裏,他的姬妾給他生了個兒子,就取名為頹當。
韓王信在高帝十年被漢將柴武斬殺,而韓頹當後來當了匈奴的相國,於文帝前元十四年跟他的侄子——韓王信的太子的兒子韓嬰一起投奔了漢廷,被文帝封為弓高侯(韓嬰封為襄城侯)。景帝時期,吳楚七國叛亂,弓高侯韓頹當參加了平叛戰爭,在周亞夫麾下36將軍中,他所立的軍功冠於諸將,因而深受景帝寵信,他的子孫大都被任用為郎官,跟景帝的子孫從小在一起玩。
他有一個庶孫(其母為小妾),名叫韓嫣。這在今天妥妥的是個女名,而這個人也確實長得眉清目秀,唇紅齒白,跟美女一般。他從小就跟武帝在一起讀書,玩耍,當時武帝還年幼,還沒有被立為太子,還是膠東王。他們倆形影不離,交情非同一般。後來武帝當上了皇帝,韓嫣仍然整日不離武帝左右,甚至兩人時常同寢禦榻,共臥共起。因而,有傳言說韓嫣是武帝的同性戀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