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打擊同姓諸侯王(一)(1 / 2)

七國之亂被鎮壓,隻是參加叛亂的諸侯國被大為削弱,有的除國,未除國的也都換了主人。其他未參與叛亂的諸侯國並沒有受到什麼打擊,有些王國勢力依舊不容小覷,連城數十,地方千裏,對中央政府來說,是不小的隱患。

漢景帝在七國之亂後,也采取了一些加強控製諸侯國的措施,比如,撤除諸侯國的禦史大夫,把監察權收歸中央,由中央政府任命的官員對諸侯王進行監視。

這一招把諸侯王整得很苦,以至於建元三年冬,代王劉登、長沙王劉發、中山王劉勝、濟川王劉明來長安朝見漢武帝時,武帝置辦酒樂招待他們,中山王聞樂聲而泣。武帝問他為什麼哭,他說:“悲傷的人聽不得抽泣的聲音,憂愁的人聽不得歎息的聲音。現在臣心中憂傷鬱積已多,每當聽到幽揚美妙的音樂,不知不覺地就會涕淚橫流。臣有幸得到朝廷看重,得封為東方的藩王,在親屬關係上,又是皇上的哥哥。現在朝廷群臣跟皇上並非親屬,就連鴻毛那麼輕的情誼也沒有(非有葭莩之親,鴻毛之重),卻結成朋黨,相互勾結,指責議論諸侯,使宗室皇族受到打擊和排斥,骨肉親情冰雪般消融,臣私下為此而悲傷!”然後就把朝廷官吏們侵淩諸侯王的事例一古腦兒地向武帝傾訴。

中山王劉勝是武帝的同父異母兄,他是三國劉備劉玄德的祖宗,平日樂酒好肉,生活極端奢侈淫糜,他曾說:“王者當日聽音樂、禦聲色。”他和他大老婆的合葬墓於1968年被發掘,除了兩襲金縷玉衣,還有大量金、銀、玉器的陪葬品。這樣的生活,估計監視他的官吏們也沒有少向中央打小報告,某些官吏借機對他要挾勒索也在情理之中,所以他一肚皮的苦水。

那時漢武帝才二十啷當歲,當皇帝不足三周年,人生經驗、政治經驗都很欠缺,還很青澀稚嫩,被劉勝以親情一套近乎,就動容了,馬上增加了對待諸侯王的禮遇,廢止了有關官吏檢舉諸侯王不法行為的規定,對諸侯王施行優侍親屬的恩惠。

但是隨著他年歲漸長,政治上日漸老練,發現諸侯王遠非那麼簡單,當初發動七國之亂的那幫家夥不都是跟皇帝血濃於水的劉家人嗎!現在,有的諸侯王利用財力廣招賓客,動機不良;有的諸侯王驕奢淫逸,敗壞法製禮製。總之,多半不是省油的燈,任其發展下去,再來一次七國之亂也不是不可能!

因此,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漢武帝采納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規定:諸侯王死後,由其嫡長子繼承王位,其他兒子都可以分到食邑而成為列侯,但其食邑不是由中央政府分給,而是在其父的王國範圍內分割,而其侯爵的封號則由皇帝製定,其食邑也不歸諸侯王管轄,而是歸郡管轄。

實際上這是當初賈誼“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升級版,這是個很高明的策略,當諸侯王一代代繁衍下去,封國勢必將被分得越來越小,就再也掀不起風浪了。

不過,推恩令的見功需要時間,要等待諸侯們繁殖到一定數量的代係才能把其王國分得足夠小。這是個漫長的過程,漢武帝有點等不及,他很想找機會拿一些實力較大的諸侯國來開刀,除掉一個就少一個禍害。說來也巧,正當他這麼想時,燕國撞到他刀口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