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衛青收複河南地(1 / 2)

這次四路出擊,兩路大敗,一路無功,隻有衛青那一路小勝,總成績是失敗的。

這次失敗,主持這次行動的漢武帝要負主要責任,在不明匈奴軍情的情況下令四將分頭出擊,導致兵力分散,瞎子似的在草原上亂碰,運氣好碰上匈奴小股部隊就撈一把小便宜,運氣不好白跑一趟,什麼也沒碰上。運氣更壞的,碰上數倍甚至十數倍於己的敵人,焉得不敗?

但是,皇上永遠都是正確的,失敗的苦果隻能由倒黴蛋來吞!因此,公孫敖和李廣都被逮捕,送交司法官吏審判,最後都被判處死刑!

幸好,惠帝時已出台了花錢買爵贖死罪的法令,公孫敖和李廣家出了一大筆錢贖了他們的死罪,從此兩人都成了平民。

衛青在此役中一枝獨秀,武帝對他更加器重,封他為關內侯。關內侯比列侯低一等,列侯有食邑,關內侯沒有食邑。

這次四路出擊的失敗,使匈奴更加猖狂,對漢邊境的襲擾越發頻繁。武帝拜韓安國為將軍,命他領兵駐守於遭受匈奴劫掠最嚴重的漁陽(今北京密雲西南)。

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春,衛青的姐姐衛子夫為武帝生下了一個兒子,這是武帝的第一個兒子,武帝興奮之餘,立衛子夫為皇後。武帝有意讓衛青立功封侯,當年秋天就再次任命他為車騎將軍,率騎兵3萬出雁門,擊匈奴。

這是衛青的第二次出征,結果又是大獲全勝,斬首數千級。

但是這引起了匈奴的報複,次年,匈奴2萬餘騎兵大舉南下,入侵遼西、漁陽二郡,殺遼西太守,大敗漁陽太守,擄走漁陽2千餘人。

韓安國率一支軍前來拒敵,被匈奴大軍團團圍住,幾乎全軍覆沒,幸而燕地的援軍及時趕到,擊退匈奴,救了韓安國一命。

接著,元朔二年春,匈奴左賢王率騎兵大舉入侵上穀、漁陽二郡,殺掠吏民數千人。

漢武帝決定改變一直以來被動救火的做法,胡騎東進,漢騎偏不救東,而是西出,避實擊虛,以爭取主動。他命令衛青、李息率4萬騎兵,出雲中,沿黃河北岸西進,目標是收複被胡人占據的河南地。

河南地即今內蒙古河套之河南地區,它南接漢壤,距首都長安千餘裏,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匈奴和胡人占領此地後,把它作為了襲擾漢邊的前哨陣地。這裏土地肥沃、水草豐美,宜於農牧,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盤踞在這裏的樓煩、白羊等部落,都屬於匈奴的旁支,戰鬥力相對較弱。

衛青受命之後,采用迂回側擊的戰術,出雲中後,先是遠距離奔襲高闕。

高闕這個地方,在今內蒙杭錦後旗東北,陰山山脈至此中斷,成一闕口,形如門闕,是個天然的易守難攻的屏障。漢軍很快攻占了這裏,然後在這裏築起塞城堅守,稱為高闕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