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都市,清北大學的春秋講堂。
正在舉行「院士」評稱大會。
幾位身穿昂貴西服,頭發稀疏發白的中年男子相互敬酒。
其中一人是清北科材學會主席,乃是夏國數一數二的材料學兼尖端分子學泰鬥人物,曾在國際上獲得奧普基金TOP1年度風雲人物稱號。
在看向海報上那位模樣俊朗的年輕人後,帶著些許嘲諷道。
“管他獲得多少諾貝爾獎,想要成為清北的院士,還不是要點頭哈腰給我們敬酒。”
其餘三人互相看了眼,皆是露出嘲弄之意。
“聽說他已經把手上專利給拍賣了,現在他可是億萬富翁,可瞧不上這「院士」稱號。”
“嗬嗬,他的研究到底是怎麼來的我不知道,你們相信一個23歲的青年可以跨越這麼多學科獲得諾獎?”
......
春秋講堂內坐滿了來自各個院係的學生。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江塵的粉絲。
他是信工院的副院長,平日裏大部分時間投入實驗室。
每個月還是會拿出一周左右時間為學生上數學課。
結果就是除物理係、數學係、計算機係外。
一些主修課不學數學的學生,也會提前好幾天占座,聽江塵講課。
對於科學「牛人」的追捧,這些學生幾乎達到了追星的瘋狂程度。
當然比之穿著「婚紗」參加偶像演唱會的人要正常不少。
這些困在「象牙塔」的學生,價值導向不知何時已經被愚弄到何種地步。
盡管如此,還是有很多「糾正者」在默默努力。
回到現在的狀況,已經有很多教授表達出不滿。
因為隻要江塵出現在清北大學講課,其他老師的課堂甚至可以誇張到沒有什麼學生。
“也不知道今年江老師能不能評上咱學校院士,我在論壇裏可聽說江老師如果評不上院士,就會去北華大學教課。”
“我也聽說了,以江老師的實力早就應該評上院士,結果硬是被卡了三年,要是我我也來氣。”
“別啊,我還想聽江老師講授超前理論知識。”
學生們在私下熱議,對台上一些老院士感到不滿。
清北大學近些年的院士評估已經出現一些莫名端倪。
院士提名和科協推薦兩個通道,科協推薦通道幾乎達到100%
基本上沒有人能進入二輪評估。
而第二輪評估留下來的基本上都是高官,亦或者人脈關係極廣。
能參評院士的人都是不缺科研成果,這樣一來整合成果就極其重要,而後再進行綜合評比。
綜合評比中不同領域不好對比,一個院士說好,一個院士又說很差,理由都很充分的情況下,最後還是要靠投票決定勝負。
投票這種事情要說沒有感情操控是不可能的。
誰跟誰關係好,就投誰,這樣一來搞好人脈關係就至關重要。
盡管江塵拿了四次諾貝爾獎,但桀驁不馴的冷淡性格,讓他在科研圈子裏並不受待見。
現在清北大學論壇裏就有這麼一種聲音:「霍金來了,都要站起來敬酒」
科研圈子的現狀脫離不開「酒桌文化」,當一個科學家發表學術需要以「酒量」為考量標準,這無疑是悲哀的一件事。
就像是學校裏的最不起眼的圖書管理員,卻是名牌大學的博士。
原因就是她拒絕了領導的陪襯。
相反「學術妲己」隻需要扭扭腰便可以成為學術大牛。
不多時。
江塵出現在會場。
他的出現立馬就引起了轟動,不少學生站起身向他揮手問好。
“小江啊,材料都已經為你準備好了,今年你可是有很大可能評上。”
“就算評不上也別灰心,畢竟你還這麼年輕,機會總是有的。”
校長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