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大結局(1 / 2)

三年之後,白文安派遣32萬大軍,加上64萬輔兵,渡過長江,對大明朝發起全線進攻。

浩浩蕩蕩的渡江場麵,極為壯觀。

東路大軍從江蘇渡江,攻擊山東、天津,然後從東麵合圍北京。

中路大軍從湖北渡江,攻擊河南、河北,從南麵合圍北京。

西路大軍從四川出發,攻擊陝西、山西,從西麵合圍北京。

此時,李自成已經攻陷北京,崇禎皇帝如曆史上那樣吊死,但是比曆史時間提前了幾年。

所以,各地的城池,都望風而降,他們知道白文安雖然未必會給他們官做,但是至少不像李自成那樣見官就殺!

此時的吳三桂,已經打開了山海關,引清兵入關。

李自成東出,與清兵決戰,被清兵打得大敗,狼狽奔逃,想要逃回北京。

但是此時,北京已經被白文安團團包圍,李自成眼看無路可逃,隻能自刎而死!

李自成一死,防守北京的流賊也投降了。

接下來,就是白文安與清兵的決戰了。

白文安此時兵力高達32萬,輔兵64萬。

而清兵得知之後,緊急從東北征調兵馬,從14歲以上,到60歲以下,都抽調了出來,加上蒙古八旗、漢人八旗、吳三桂等兵馬,一共30萬大軍!

雙方承德附近相遇了。

幾十萬兵馬,當然不可能一字排開對決,而是必須分成一個個陣型,一部分一部分地上去決戰。

輸了的就撤回來,派新力軍上去繼續戰鬥。

雙方的先頭部隊,在承德城外相遇。

白文安的隊伍,按照萬人一個方陣的規模,四周用四輪馬車圍了起來,前方布置了炮陣,後方是火槍手。

清兵統帥多爾袞看到如此,於是下令繞過去,清兵都是騎兵,機動力一流,完全可以繞過去襲擾敵人後方的後勤線,等到敵人糧食接應不上了,這才發起最後的攻擊,敵人沒有糧食,必定會崩潰的。

這樣的策略,曆史上多次出現過,北方的遊牧民族,最喜歡用這一招。

曹操在官渡之戰中,麵對袁紹的優勢兵力,也是如此。

但是,白文安早有預備,後麵的兵馬,都是龍騎兵,即騎馬的步兵,他們攔住了清兵的去路。

如果清兵繼續繞後,那麼他們就追擊,反正大家都是騎兵,你也不比我的機動力強多少。

清兵的補給,一個是自己攜帶的牛羊,第二個是在當地搶掠的糧食,但是,北方早就被清兵和流賊多次搶劫過了,可謂是千裏無人煙,清兵又要去哪裏搶掠糧食呢?

沒有地方可以搶掠了。

於是,清兵隻能選擇決戰。

當然,他們希望在自己能夠發揮優勢的地方決戰,選擇了一處平原地帶,能夠發揮出騎兵的優勢的。

白文安也不著急,慢慢將兵馬收回來,朝著清兵逼近。

清兵派出去的小隊人馬,在附近沒能劫掠到糧食,於是就隻能選擇決戰了,否則,一旦他們的牛羊耗盡,就會因為沒有補給而全軍覆沒。

而白文安的補給,可以從江南上船直接運到天津,然後再走陸路運來,沿途有數萬輔兵保護,清兵未必能夠賺到太多的便宜。

雙方列陣。

白文安的陣列,從東南西三個方向,包抄清兵。

清兵仗著騎兵的機動性優勢,選擇了東路進攻,他們希望打垮一路敵人,然後再去攻擊另外一路的敵人。

看到清兵靠近,白文安的陣列將四輪馬車圍起來,然後大炮在外麵,裏麵是火槍手。

騎兵在附近繞圈跑動,希望尋找到敵人的弱點。

打頭的,自然是吳三桂!

吳三桂的也是騎兵。

繞圈的騎兵越靠越近,白文安的隊伍下令開炮,上百門火炮,宛如死神一般,轟然發射,無數炮彈落入清兵之中,頓時帶走了幾百傷亡。

幾百傷亡對於清兵來說,不算什麼,他們呐喊著衝到近處,遭到了火炮的散彈攻擊,無數彈丸衝了出去,打在騎兵的身上,造成了上千人的傷亡。

騎兵衝到近處,紛紛射箭。

漫天箭雨落下,白文安的兵馬躲在四輪馬車之後,身上又有盔甲,完全不怕清兵的箭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