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海龍囤(3 / 3)

在海龍囤這個播州土司兵固守的要塞周圍,同樣都是莽莽的群山,平川甚至是丘陵之地都極少,所以二十萬大明軍隊駐紮的營地,都是分布在這周邊的莽莽群山有限的河穀平地中。舉目望去,各平地,各較緩山地上,盡是連綿的旌旗與營盤,刁鬥森嚴。

除此之外,各條進入營地的小道上,搬運物質的民夫如蟻般聚集,來自重慶府等地的車馬輜重源源不斷地運入營地內。二十萬大軍所需要的物質是驚人的,如果不是黃來福發行的平播債券,在財力上是難以供應如此多的大軍需求的。

進入黃來福巨大的帥帳後,黃來福隻是穩坐沉吟,而該為如何攻取海龍囤,各省官將己是展開了激烈的爭論。當然了,依大明內地及西南各省文貴武賤的官場格局,能在場爭論的都是各省的高級文官,各省的武將們,就算他們是總兵之尊,也隻能站在下首靜聽。

李化龍作為四川巡撫,此時的播州是屬於其管轄範圍之內,此戰中勇猛精進的劉珽更是其四川總兵。戰事順利,李化龍的心也熱切起來,在黃來福的吩咐下,他手下的幕府讚畫將一副巨大的播州地圖取出掛起,特別是內中關於海龍囤的地形圖更是詳細,顯然是李化龍做了不少的功課。

李化龍據圖為黃來福及在場各人詳解:“賊依海龍囤天險以抗王師,海龍囤該地自楊氏唐季入主播州以來,己曆八百餘年。經其世代經營,可說是艱險無比,更有關隘關關。據察,海龍囤共有險要關隘九重,每關皆是依險而建,易守難攻!”

李化龍指著地圖道:“海龍囤首關為銅柱關,城牆以巨石砌築,城門高厚,位於海龍囤山角處,有一等囤崎嶇小徑從山穀蛇行至城牆下,為囤東第一道關口!銅柱關之後為鐵柱關,該關坐南朝北,下臨溪穀,以扼上山之道,為登囤之北門。鐵柱關之後有一瞭望哨,當地播賊稱之為歇馬台,連接上下關口,前為賊登囤人馬在此等待驗貼之地!”

“銅柱關及鐵柱關為海龍囤第一道關防。經歇馬台往後,行三十三級石階,又經過一道山彎,方能進入飛虎關!歇馬台至飛虎關,為海龍囤第二道關防,所行三十三級石級,皆修於山脊之上,一邊為深不見底的溝壑,一邊為刀削斧劈的懸崖峭壁,頗為險要。”

“飛虎關,更是海龍囤之雄關險地,賊亦稱之為吊橋關,關隘建於陡峭的絕壁之上,城門更以半崖上的巨石壕鑿為成,極為難攻,關上專設有投擲滾石用的滾石庫。而在城門的前麵,另有數十階巨石鋪就的石階,播賊稱之為天梯。天梯其勢陡峭難行,每石階皆需手腳並用方能攀爬,想一步一階絕無可能,想是賊人為其防禦所設行走障礙,使得我進攻將士不能魚貫而上!”

“在飛虎關城門後,有一開鑿於岩石山體上的巨大甕城,在我師攻上關口後,城上賊軍可以以此阻擊我師將兵。在飛虎關後麵,有一鑿於岩壁上的險峻通道,賊人稱之為龍虎大道,全長二百餘丈,上臨懸崖,下臨溝穀,側有護牆,可直達關後的飛龍關。在飛虎關上的賊人不支之時,飛龍關上的賊兵便可就近援助!”

李化龍神情凝重,指著地圖上那處關隘:“相比飛虎關,飛龍關更為險峻,該關依山形建於一環形懸崖之上,關牆全部用重達百斤巨石砌築,其勢扼守狹窄通道山梁,下臨殺人溝深穀,登高遠望,一目了然。為賊人依為海龍囤最重要關隘之所。”

在曆史上,這飛龍關也是明軍攻囤最猛烈之處,後世飛龍關上有一道很大的缺口,就是當年大明軍隊攻關時用大炮轟掉的。

除此之外,飛龍關旁的殺人溝深穀也是一處讓人心驚之地。楊應龍在海龍囤的統治殘暴,在加固和擴建海龍囤的數年裏,他曾規定,如果有人一天穿不爛一雙草鞋,就會被當作懶人從殺人溝的懸崖上推下去摔死。曆史上戰死的海龍囤土兵屍體大多被扔入殺人溝內,加上溝內多年來被楊應龍殺害的當地百姓,殺人溝內一度累累白骨。明政府在當地改土歸流後,曾於囤北建海潮寺一座,希望能鎮住殺人溝內的冤氣。

除了殺人溝外,飛龍關內還有楊應龍為其女兒們建的繡樓,這些繡樓建在高高的懸崖旁,若沒有膽量之人,或許還不敢登上這些繡花樓。

李化龍朗朗道來,黃來福一直不語,隻是看著地圖,飛龍關之險,也是讓他聽得心驚。

飛龍關後又是朝天關,為當年楊應龍迎送朝廷使者及邊關將領的地方。和飛鳳關一起,組成海龍囤最壯觀的一組石構建築,關隘處處,皆用千斤巨石砌成,單石牆就高達近十五米,堪稱牢固無比。

出了朝天關,就是海龍囤的內城飛風關。這是一座用巨大石塊修建帶有甕城的關口,其屹立在囤頂之上,規模宏大,並設有兩道大門。在關口上的石頭台上,還有五層非常壯觀的雕花高樓,這是楊應龍為其五個夫人所修建的花樓,也是臨敵時的指揮中心。

海龍囤九關皆險,特別是第三道防線的飛龍、朝天、飛鳳三關,更是前後排列有序,互成犄角之勢,共同組成一座階梯式布局的石頭城堡,頗有古時立體縱深多重防禦的思路設想,要攻下這三關,更不知道要流多少的血。

……

李化龍一一道來,帥帳各人都是神情凝重,這海龍囤如此險要,關隘重重,極為難攻,除了黃來福等人外,各官將在海龍囤下幾日,都是深有體會。事實上,從八月初二十萬大明軍隊雲集在海龍囤下,多日過去,眾軍付出很大的傷亡,卻連海龍囤第一道關口銅柱關都沒有攻下,加上比銅柱關險要極多的餘者數關,在這海龍囤下,還不知道要流多少大明將士的血。

各人都是臉色難看,隻是看著上首的黃來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