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他是不是再也回不來了(1 / 2)

文譽的聲音傳出來:“娘親,讓百姓親近讚譽,難道不好嗎?”

“好,卻不是最好的,最理想的是無為而治的合道之王,其次是立聖言、重信諾以召引天下之士的王道之王,再次是以強力征服天下並威嚴震懾百姓的霸道之王,最次的則是群起而侮之的末路之王了!”

段初年湊到太和殿的門邊,衝元寶比了個“噤聲”的手勢,偷偷向殿內看去。

便見南姬摸著文譽的小腦袋,慈愛的笑著,道:“大部分君王能做到第二等已是不易,立聖言、重信諾,是以才會有‘君無戲言’之說,若君王言而無信,朝令夕改,久而久之,百姓自然不會再相信他、敬重他。”

她舒了口氣,輕聲道:“可是,娘親還是希望文譽能努力成為最好的帝王,‘無為而治’這四個字蘊含的意義之深遠,娘親希望文譽自己慢慢去體會,你還小,有的是時間,不必著急!”

文軒在一旁趴在桌案上,瞪著大眼睛瞅著書冊上字,也在暗自琢磨著。

南姬並未將兩個孩子分開教導,即便文譽已承繼大統,貴為九五,她也沒有將雙生子的身份分得那樣鮮明,君臣之禮是需遵守,可他們還小,慢慢地總會明白。

南姬拍了拍文軒的腦袋,道:“文軒,娘親知曉你喜武,但娘親希望你記住一句話:‘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險;用兵之道,以治為勝利’,內修德政,外治武備,方為上。”

文軒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喃喃道:“娘親,兒臣會記住的!”

南姬欣慰的笑了笑,側眸便瞧見了等在門口的段初年和沈逸塵。

她怔了怔,遂笑著朗聲道:“先生和沈將軍來了,怎麼不進來?”

段初年搖著羽扇,含笑邁步入了太和殿,拱手行禮:“微臣給太後請安,太後千歲金安,微臣參見陛下!”

“先生免禮吧!這裏沒有外人,先生何須如此拘禮?”

段初年看向文譽,挑了挑眉梢。

小文譽通透聰穎,立馬明白了,仰頭衝南姬道:“娘親,先生說過,禮不可廢!”

南姬被逗笑了,點點頭,道:“好,先生此番來是有事?”

段初年笑著道:“是,馬上便要過年了,待過了年,便是隆昌九年,陛下已登基,按理說……該修改年號了。”

南姬微微垂下眼眸,隆昌的年份代表著蕭雲崢在位,如今他走了,年號是要改的。

她微勾唇角,輕聲道:“就改年號為‘景昌’!”

段初年點了點頭,隻是一個年號罷了,字的寓意吉祥便好,無甚大礙。

他看了眼南姬,試探問道:“按理說,娘娘亦可重新給自己改封號,娘娘可要……”

南姬沒猶豫,搖了搖頭,道:“‘容歡’二字很好,我很喜歡!”

他說過,惟願她……笑容依舊,餘生盡歡!

沈逸塵拱了拱手,道:“依著娘娘的意思,已將桓王解了禁足,微臣同桓王閑談了幾句,桓王理解娘娘的顧忌,並未怨怪娘娘分毫,桓王明言,若娘娘需要,他便留在京都,輔佐新君,若娘娘忌憚他親王的身份,他可自請回青州地界。”

南姬抿唇一笑,出了東玨王與倭寇之事,她不能不懷疑防備桓王。

加之蕭雲崢走得太急,扔下這麼大一個攤子,家大業大,她如何能不打算呢?

桓王身為親王,又是蕭雲崢的親弟弟,她容不得任何人對她的孩子們造成威脅。

一旦桓王有謀逆之心,就架不住朝中有忠心耿耿的老臣偏心於桓王,畢竟相比一個稚子小兒,桓王已成年,生母已死,無牽無掛,不會受人掣肘。

萬一經曆奪位之爭,必會伴隨著骨肉相殘、血腥殺戮,南姬不願孩子們經曆這些,贏了倒罷,萬一輸了呢?那麼他們孤兒寡母,許是會死無葬身之地!

好在桓王安分,也了卻了南姬一樁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