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頂住王翦的壓力,並未改變自己的想法,繼續道:“兵法有雲:故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稈一石,當吾二十石。邯願為智將,食越以充糧草。”
“你要吃越人?”
“……”
“……”
“……”
“咳咳,開個玩笑緩和下氣氛。”
黑夫訕笑著退了回去,聽他們討論也是受益匪淺。他雖說參與過伐楚之戰,但當時隻是小卒而已。這些年來主要還是搞錢,也就閑暇時看看兵書。要讓他領兵打仗,那完全是兩眼抓瞎。
駐兵屯田懷柔之策,其實是他提出來的。隻是他沒想到推行起來,竟然也有這麼多阻力。經過王翦這麼核算後,他才算明白為何秦始皇要速戰速決。
百越地形複雜,山高水遠。就是開鑿靈渠,所耗糧草也將是天文數字。以南方四郡全力,竟都無法滿足五十萬大軍所需。王翦其實都往少裏算了,實際上隻會更多。南征自邊郡征調士伍,又需徭役民夫運輸糧草,必致田地荒廢糧食減產。
是謂男子不得耕稼樹種,婦人不得紡績織紝。丁壯從軍,老弱轉餉。居者無食,行者無糧。民苦兵事,則亡逃者必眾,隨而誅之,不可勝盡,則盜賊必起……
難怪會有人說窮兵黷武啊!
王翦重新看向沙盤,淡淡道:“若欲食越,可有糧乎?本侯已說過,縱有萬頃良田也遠遠不夠。最後還得靠靈渠運糧,以人力背糧,以牛馬馱糧!”
“邯不以為然。”
“哦?”
趙亥正欲起身相勸,卻被王翦攔下。望著麵前還略顯稚嫩的章邯,卻是來了興趣。年紀輕輕卻敢反駁他,就衝這份膽識便屬不易。
他自為將起便未嚐一敗,為秦國軍中豪族。作為武成侯,更是無數秦卒的信仰。昔日凡王翦為將,士伍必爭相歡慶。因為王翦打仗穩,且待士伍極好。他總能以最小的損傷,去完成作戰目標。
“竊以為,此事還有轉機。”章邯指著嶺南東部地區,繼續道:“越人不足,故田不足。田不足,則糧不足。若發諸嚐逋亡人、贅婿、賈人、刑徒,遷至越地開墾荒地,或能減輕壓力。”
“此為武平侯之策。”
“邯不知!”章邯連忙作揖,繼續道:“邯以為,可將邊郡刑徒罪人悉數遷至越地。如此可充南疆,亦有人耕作得糧。刑徒罪人隻需活命,剩下的稻米皆可充作軍糧。縱然還不夠,也能減緩壓力。”
章邯可不是黑夫,他為南征是做了充足調查的。至於這事,他是真的不知道李信早早便已提出。他隻是認為,可以通過此法移民實邊以充糧草。
“若欲速戰速決,則必大開殺戒。然越人不尊王道,不服禮化。越人逃入深山林叢,不可得攻。背而去之,則複相群聚;留而守之,曆歲經年,則士卒罷倦,食糧乏絕。越出擊之,則秦必敗。”
說實在的,秦始皇南征百越還真有幾分越戰的意思。章邯分析的也沒毛病,不是秦國說要速通就能速通的。越人的骨頭簡直比楚人還硬,依托對地形的熟悉,寧肯逃至叢林與野獸為伍,也不願歸順秦國。
越人以宗族為部,對家庭宗族看的很重。當秦國采取速戰速決的策略,那必然是會死傷慘重。若是屠睢再腦子發抽,砍了西嘔君譯籲宋,那就會徹底點燃越人的火焰,到那時便是不死不休。隔三差五打個遊擊,得手後就閃人跑路,能把秦軍給整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