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隸書配印刷,活字VS雕版(1 / 2)

兩日後。

黑夫坐在河水旁,安心垂釣。他旁邊的木桶是收獲頗豐,反觀旁邊的韓信則是可憐的隻有條巴掌大的草魚。

“韓信,你怎的又沒釣上魚?”

韓信緊了緊長衫,沉默不語。

“你一定又空軍了!”

麵對稚童奚落,韓信頓時睜大眼睛漲紅著臉,額頭上青筋暴起,“你們怎能憑空汙人清白?小魚也是魚,有魚就不算空軍。釣魚佬的事,能算空軍嗎?”

而後便是難懂的話,什麼放長線釣大魚,什麼兵法有雲:地形有通者,有掛者,有支者,有隘者……我可以往,彼可以來。引得眾人都哄笑起來,涇河兩岸都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黑夫無奈苦笑,對韓信也是深感佩服。就這家夥還自詡精於垂釣,欲效仿昔日太公。還說他在淮陰素有浪裏小白條的美譽,每天都有魚獲。他就是靠著釣魚,勉強為生。

額,你確定不是靠蹭飯?

連釣三天,就今天上魚了喂!

“呸,真晦氣!”

“連涇河的魚都欺負乃公!”

韓信憤憤然的收杆,罵罵咧咧。又看了眼幾乎爆護的黑夫,眼睛都快紅了。其實這也有他的功勞,他為了打窩足足下了好幾斤餌料。看的黑夫是目瞪口呆,還問他是來釣魚還是喂魚的?

“先生,這是蒼鴿傳來的信函。”

“嗯,放回去好好養。”

黑夫自胡亥手中接過信函。

櫟陽至涇陽得有二百多裏路,能及時飛回來也算勉強能用。他拆開信函,裏麵都是長話短說。他的計劃很順利,司馬欣已經上當。櫟陽瘧疾也得到控製,一切穩中向好。經過詢問,患瘧者都被蚊蟲叮咬過。隻是他們去晚了,很多人白白而死。

另外,司馬欣縱容瘧疾在縣獄肆虐。故意令囚徒病死,再弄虛作假收受賄賂,將些死囚偷摸放出去。明麵上死囚因瘧而死,實際上早就跑了。

高啊!

黑夫是發自肺腑的佩服。

比起司馬欣,先前蒼梧縣獄掾的手段簡直就是渣渣。關鍵都是按流程辦事,也沒人能挑刺。囚徒得瘧死後,都會第一時間入土,免得瘧疾擴散。具體多少人,縣令都未必會親自核算,畢竟誰也不想染瘧。特別是死囚的死活,本就沒幾人會關心。早死晚死都是死,因瘧而死也不會引人懷疑。

黑夫若有所思的看向後續麻紙,這裏就提到了程邈。還說他受張蒼牽連,原本被關在雲陽縣獄,後來因為失火就被遷至櫟陽。按規矩他肯定是要幹苦力活的,隻是程邈本就為獄吏,善篆書又懂處理文書。所以,司馬欣便將公文都交給他處理。

托司馬欣的福,程邈在囹圄內是一朝頓悟,領悟了絕世功法。程邈根據獄吏用的佐書加以修改增添,整合編纂為隸書。便於速寫記錄,而且也更簡單好認。若是加以推廣,能令處理公文的速度更快。

果然啊!

黑夫揚起抹微笑。

看來史書上記載的也不能盡信,特別是涉及到發明創造方麵。就好比說到造紙術,很多人都會想到是蔡倫。可實際上蔡倫是改進,並非是創造。

又如蒙恬造筆這謠言,更令很多人深信不疑。實則先秦就有竹筆,蒙恬隻是改良。他戍守北疆,撰寫文書發現竹筆很不好用。於是便決心改良,後以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使之剛柔相濟,便於書寫。

原因也簡單,就類似於這時期很多人都會假借名人之口而書。比如說商君書,其實壓根就不是商鞅編寫的。還有《管子》,其實也並非管仲所寫。

史書說程邈創造出隸書,也是胡扯。準確說是程邈根據獄吏辦公所書,所以想到改良文字,繼而編纂整理出隸書體係。

改良文字這事,黑夫其實也曾想過。畢竟小篆這玩意兒難度忒高,寫起來無比費力。所以他鮮少會親筆而書,先前都是讓臨時工幹這活。

某日他就興衝衝的將簡體字獻上,結果就被喜君一頓狂噴。沒錯,這字的確很簡單更便於書寫。問題是字體相差太大,各郡縣長吏好不容易接受了小篆,現在又讓他們重新學簡體字,這不是玩他們嗎?

哦……也對,跨度太大了。

據黑夫所知,其實後世還曾想過搞二簡字,隻是因為太過簡化失去韻味,並且識別難度極高,所以最終是廢棄。要從小篆直接跨到簡體字,怕是皇帝都扛不住。

相反,程邈所做隸書就很合適。字體結構並無太大改動,隻是書寫方式有所不同。像小篆的字體偏向於圓形,而隸書則是略顯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