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無解陽謀,農家的論文(1 / 3)

“那如何能通過審核?”

“給錢?”

“呸!”

黑夫瞥了眼扶蘇。

不要命辣?

這話能當麵說?!

“得先開會、討論、研究……”黑夫拂袖揮手,繼續道:“當然,最主要還是得到陛下批準。至於標準?陛下的標準,那就是標準!”

“咳咳咳……”

饒是秦始皇麵色都有些古怪。

如此饞臣,真不多見。

蒙毅暗自啐了口。

黑夫比他還會溜須拍馬!

當然,黑夫所言也有些用。秦國並未真的頒布律令,罷黜百家獨尊法術。而是換個說法,利用印刷術宣揚各家理念。以後書籍要想傳播,就得有書號。書號就類似是物勒工名,也好理解。沒有書號,自然就無法流通。若是私自抄錄被抓,該怎麼罰就怎麼罰。

秦國焚書了嗎?

沒有。

秦國還能幫他們印刷,前提是符合核心價值觀。至於怎麼才算,那自然是皇帝說了算。如果不符合,要麼改要麼偷摸流傳。至於書號,自然是沒有的。

黑夫這麼做,其實是變相的想要阻止焚書。他算過,大概還有四五年便會出這事。但因為他插手,很可能導致焚書提前。這不是空穴來風,而是真的……

東甌閩越歸順投降,導致秦廷又再次掀起分封與郡縣的討論。博士淳於越再次諫言分封,以古論今妄圖分封公子於閩中。李斯自然是堅定的站出來加以駁斥,更是提到想要焚書。

焚毀諸侯史書,獨留秦記。

詩、書、百家語者,悉燒之!

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

與史書所載,幾乎相同。

關鍵時刻還是扶蘇跳了出來,提出公子守邊。將分封與郡縣結合,才勉強勸止。可這回能勸住,以後就難說了。

若想實現真正的大一統,自然要從思想上加以控製。不利於統治的百家書籍,都得焚毀。包括後續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也是類似的作用。秦始皇作為開創者,很多事其實也都在摸索。

黑夫仔細想過這事,作為主角與其等著麻煩找上門,倒不如主動跳出來解決麻煩,防患於未然。

焚書看似有用,實際上卻讓秦國與掌握話語權的士大夫背道而馳越走越遠。他們明麵順從,暗地裏可做的事太多了。比如說孔子九代孫孔鮒就來了手魯壁藏書,以至於後世都有這道名菜。

像後世將大澤鄉定為農民起義,可實際上陳勝吳廣都是有官爵傍身的。他們更懂利用人心,搞出個什麼大楚興陳勝王。後續便是各地積極響應,皆是有姓有氏。與其說是起義,倒不如說更像是要分蛋糕。

秦始皇蹙眉不語,向前而行。

黑夫之言,他已記下。

相較於偏激的焚書,書號和印刷則更柔和些,並且也容易被接受。後續隻要製定秦律,禁止沒有書號的書籍流通便可。秦國給了機會,若不珍惜也怪不得他們。

這就是陽謀,殺人不見血!

他們當然可以選擇不接受,暗地裏與秦國唱反調。但可惜,秦國可用的牌很多。

比如說儒家若是不服,那秦國就大規模印刷墨家、法家、道家、陰陽家……等各家學問典籍。甚至還可以幫著招攬弟子門徒,誰聽話就扶持誰。原本昂貴的書籍,現在直接用車批發。而他們隻能墨守成規,繼續用竹簡和人力抄。

秦國明麵上也沒禁止,隻是扶持別的派係而已。甚至能招別家弟子為官,而不選儒家。問就是才能不夠,麵試不過關。

很多人拜師學藝,無非就是為了混口飯吃。要是知道選這專業就不能考公,那報考率自然會因此降低。短時間內或許無礙,可三代後還能有幾人知曉儒家?

……

進門後,便發現裏麵有著不少刑徒正在幹活。韓信佩劍帶著些家將正在監工,根據章平設計的圖紙逐步完工。

“來,秦公且看。”

“學室已經竣工,也就是官學。”黑夫指向前方,笑著道:“諸位且看,這裏麵能容納上百名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