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還是太史公整了手姓氏合流,就導致先秦原本有所區分的姓氏至此就整合咯。黑夫記得沒錯的話,史書上記載的是姓趙氏。
扶蘇輕輕搖頭,也沒在意。想想也是,黑夫出身卑微無姓無氏,對這些事也難有涉獵。就算他不恥下問去問別人,隻怕也沒人敢妄言解讀。
很多事,本就不是黔首能接觸到的。
所以,怪不得黑夫。
關於這事,他年幼時還曾問過宗伯。
“黑子可知周天子何氏?”
“周天子?”黑夫皺了皺眉,“周天子為姬姓大宗,有姓無氏。其子弟其以封地或國為氏,晉、衛、魯、鄭、燕、吳等。還有些人沒有封地和封國,也無官職,就以王或王孫為氏。聽說,武成侯祖上便是出自姬姓。”
“然也。”
“你是說秦國也沒氏?”
扶蘇再次搖頭,解釋道:“趙氏之說,意欲貶低。昔日秦趙同源,造父以善禦而有寵於周繆王,後長驅疾馳一日千裏,趕回周地平定叛亂。繆王便將趙城封給造父,造父一族自此稱為趙氏。而嬴秦先祖惡來為殷商而戰,被武王所殺。至此惡來一脈便為牧馬附庸,地位卑微。因為與造父同宗,見造父得趙氏,便也以趙為氏。”
這事說起來能扯到千年前……
更早的就不扯了,關鍵人物就是殷商大臣蜚廉。他有倆兒子,分別是惡來和季勝。惡來是秦國這支,因為幫著殷商的緣故被武王給砍了。季勝則是趙國這支,後來靠著後人造父的緣故得氏為趙。惡來這支瞧見他們得了趙氏,於是打著同宗旗號也以趙為氏。
扶蘇頓了頓,輕聲道:“然,這都是過去的事了。古人雲: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古製為男子稱氏,女子稱姓。姓千萬年而不變,氏一再傳而可變。後非子因養馬得周孝王賞識,而得封地為附庸,號曰秦嬴。自那時起,秦國便以秦為氏。秦非子,秦侯,秦仲……皆是如此。”
黑夫若有所思的點頭。
先秦的氏可以慢慢改變,就比如說商鞅,原本是以公孫為氏。後來他在秦國幹的是風生水起,於是得到商於之地的十五邑為封地,便可以商為氏。商鞅尚且如此,得到封地的秦國焉有不變的道理?
“那為何有趙政之說?”
“黑子慎言!”
“……”
扶蘇無奈歎息,“上生於昭王四十八年正月,彼時長平之戰剛過去一年。昭王不聽白起之言,遣五大夫王陵強攻邯鄲。那時上剛剛出生,宅邸四周皆是憤怒的趙人。他們帶著四十餘萬冤魂,要將上生吞活剝!趙姬無可奈何,便以趙為氏。以此示弱,希望趙王能念在秦趙同宗的份,莫要殺了還在繈褓中的嬰兒。對上而言,趙氏稱呼無異於是奇恥大辱!”
“所以是秦氏?”
“又錯。”
“……”
扶蘇麵露無奈,解釋道:“自稱王起,國君便不稱氏而稱國,公子無氏稱公子。就以上為例,自莊王登基後,上就是公子政。再後來擔任太子,便是太子政。後又繼位為秦王,便是秦王政。現在,則號為始皇帝。上質於邯鄲時,諸趙豪族皆稱上為趙政,就是不認可上的公子身份,將其視作庶人,乃是侮辱上的蔑稱!”
“明白了。”
黑夫恍然大悟。
也難怪後世會姓氏合流,這玩意兒實在是複雜的很。不同時代,用法也有不同。男子稱氏,女子稱姓。姓別婚姻,氏別貴賤……根據身份不同,姓氏亦有不同的用法。
黑夫在雲夢澤的時候,也曾遇到些落草為寇的楚國反賊,他們就是直接稱呼趙政。畢竟他們打不過秦國已是相當憋屈,總得讓他們過過嘴癮吧?
打不過你,還罵不過你?
這就是精神勝利法啊!
車架緩緩停了下來。
扶蘇拉開簾布,淡淡一笑。
“黑子,吾家到了。”
【第1更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