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番禺古城,倡女(1 / 2)

馬車沿著崎嶇土路而行。

若不慎陷入泥中,還得靠人力推車。黑夫下車看過,因為連綿多雨的緣故導致土路鬆散。甚至出現些泥坑,裏麵還有泥漿。不慎踩進去,恐怕鞋履都要濕透了。也難怪越人喜好光腳而行,除了因為潮濕容易得腳氣,恐怕也是防止踩進水坑。

黑夫也看過些曆史網文,在麵對基建難題往往會選擇手搓水泥。可實際上想要做到,卻是困難重重。

首先麵臨的難題就是高溫煆燒,畢竟隻有在高溫條件下,石灰岩裏的鈣才能和黏土裏的矽形成矽酸鈣。而對溫度的最低需求就是1500度,而且還得長時間保持。

然後還得麵臨研磨粉末技術,這關可不是那麼容易能做到的。水泥的所有組成部分,都必須是微米級的粉末狀態,8微米篩上存留不超過10%。想在古代達到這樣的工藝,幾乎不現實。

再有就是烘幹了,畢竟水泥受潮就會凝固成塊,那基本就沒法用了。所以水泥中所有成分必須是絕對幹燥的,這可不是自然晾曬能實現的。特別是在嶺南這樣潮濕多雨的環境,更加不太現實。

或許能手搓出劣質水泥,但想要投入量產使用還是需要走很長段路。在黑夫看來,與其不切實際的攀科技,倒不如一步一個腳印的安穩發展。

水泥或許不行,但還有替代品!

走了大半天的土路,在日落時分終於是抵達至番禺土城。眼前的土城很明顯是經過秦國改造過的,甚至還有條護城河。城牆高約兩丈半,掛著匾額。左右兩側還豎立有木樁箭塔等戰備工事,也是為隨時到來的戰爭而準備。

護城河兩側散落著諸多的貝殼牡蠣殼螺螄殼,看的黑夫是眼花繚亂。這年頭不論是釣魚還是結網捕魚,難度都是有的。可像螺螄牡蠣這類則容易獲得些,特別是在旺季很容易就能得到。雖說肉少了些,卻總比餓肚子要來的強。

黑夫在南郡時,其實也有黔首會以捕撈螺螄為生。千萬別想著這不吃那不吃,在物資匱乏的時代有的吃就不錯了。像那些勳貴可能瞧不上螺螄,可對黔首而言卻沒的選擇。

吊橋緩緩放下,車駕便順利通過。別看番禺隻是土城,卻是五髒俱全。剛進城門,裏麵便是略顯簡陋的甕城,還設有箭塔、門閘、雉堞等防禦設施。肯定是遠不及後世,但用來對付越人卻是綽綽有餘。

“看來,喜君也沒少費心。”

“皆為本職,不值一提。”

喜則是很平靜。

秦國好不容易攻下南越,自然要守好疆土。既然是以防守為主,就得防患於未然。建造土城作為堡壘,確保要道和糧草不失。治理好後方,也算是變相的支援前線。

穿過甕城後,映入眼簾的便是秦越建築風格的完美結合。左側是以夯土石磚為主的裏閭房宅,而右側則是越人的散居風格。主路則鋪著石子路,略顯顛簸。

“番禺土城本來都以竹屋林寨為主,起碼都是兩層。上麵住人,下麵養些家禽牲畜。”喜這時則介紹起來,緩緩道:“遷來的秦人則有些無法適應,我便令他們修些裏閭而居。雖說比較潮濕,卻還算能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