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
“臣在!”
“卿立誌為將,以八百銳騎大破胡虜五千人,生擒白羊部王子。親率萬餘車騎反擊三萬南下胡虜主力,斬首三千餘。特拔擢為裨將,進爵為右庶長!”
“信,拜謝陛下!”
韓信長拜作揖,神色如常。
這一刻,秦廷為之嘩然。
裨將?!
現在的韓信才多大?
滿打滿算,不過剛剛及冠!
這晉升速度,甚至超過了昔日的李信。年僅二十歲的裨將,更已爵至右庶長。這等殊榮,足以彰顯出皇帝對韓信的看重。隻要他有本事,很快便能為上將軍!
秦國以軍功立足,然而這些年武將卻有些凋零。自鑣公蒙武王翦這輩卸甲後,能扛起大梁的恐怕也就剩下蒙恬李信。至於屠睢這敗軍之將暫時不在考慮範疇內。不沉澱個三五年,甭想回鹹陽。
多虧了南征,又提拔上來批軍吏。章邯,趙佗,英布,吳芮……都很年輕,也都很有才能。隻是目前嶺南還需他們穩定局勢,暫時也不想調動他們。
秦國不能僅僅隻依靠老將,需要有足夠的新鮮血液才能維持循環。秦國打仗秉持著老帶新的原則,上將軍往往由老將坐鎮,裨將則會提拔些有潛力的少壯派。
僅僅有一次例外,那就是任命李信為上將軍。那時李信雖然年少,但也是多次參與戰事有著足夠的經驗。隻可惜那次功敗垂成,同樣令秦始皇無比失望。
“卿似乎還未及冠?”
“還有三月及冠。”
“嗬,吾秦又多了位少年將軍。”秦始皇看向韓信,眉宇中流露出的是讚許,緩緩道:“既未及冠,應當還未得字?”
“信為布衣,父母早逝……”
“朕今日便為你賜字破虜!”
“信,拜謝陛下!”
韓信抬起頭來,感激涕零。
皇帝賜字啊……
從這其實也能看的出來,秦國終究還是尚武的。即便是秦始皇,也基本都是給武將賜字。李信,蒙恬,王離……他們的字號都是皇帝賜的。
黑夫則不同,他是全才!
李斯望著韓信,也是感慨。
北伐結束,秦廷必將迎來大變動!
一個黑夫就夠棘手了,結果又冒出來個韓信。自學宮建立後,他們就知道黑夫所圖甚大。他從基層開、始,逐步舉薦才俊。憑借學宮,每年都會有著源源不絕的秦吏,他們會外派至各個郡縣為吏。若幹年後,恐怕大半個秦廷的人都將出自學宮!
黑夫還偏偏擅長識人,素有伯樂的美名,而秦國恰好就需要這些人才。隻要給他們機會,他們就能往上爬。不論是章邯還是韓信,都有著大將風範。蕭何陳平也都是治國能臣,後麵還跟著諸多猛將謀士。
可惜,他們已經無法阻止。望著曆史的車輪滾滾而過,他們能做的就是順應時代發展。若想阻攔,那就是螳臂當車……
“陳平。”
“臣在。”
“卿為典客丞,這些年來協助烏倮促成茶馬互市,又留書離間匈奴貴種。三年來為秦刺探胡虜情報,更令呼衍氏叛出匈奴。當進爵為右更,繼續擔任護軍中尉,為秦掃平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