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天子車駕停靠於山腳下,上山的路都被衛尉軍所把守,就是隻鳥飛過也得先射下來看看有沒有帶驗傳。上回狄縣叛亂可是曆曆在目,偏偏濩澤離宮修在半山腰處。若是遭遇叛黨圍攻,那扶蘇可就危險了。
濩澤離宮修的頗好,相傳曾是商湯祭祀祈雨的地方。四周樹林茂密,還有清泉自山頂流淌而過。冬暖夏涼,還能欣賞日出美景。
昔日秦始皇自邯鄲而歸,便剛好路過濩澤縣。那時有著諸多秦民跪地叩首,獻上他們最珍貴的粟米,以此歡迎秦國公子的回歸。
各國百姓對質子都是比較尊重的,畢竟是為了國家榮辱而背井離鄉前往他國為質。就算明麵上受到的待遇挺好,可私底下誰知道呢?
特別是公子政還在趙國為質,那時長平之戰才過去幾年。白起坑殺四十萬降卒,以至於秦趙兩國徹底結下死仇。那一個個死了良人、父親、子嗣的趙人,恨不得將公子政生吞活剝!
為了活下來,趙姬對外都不敢稱他為公子,而是讓他背負代表著庶人的趙政。或許隻有如此才能讓趙王想到秦趙同宗,能讓他的孩子在邯鄲苟延殘喘的活下來……
趙姬隻是婦人,她並沒有多麼勇武的身手。她當時受盡屈辱,也隻是想讓自己的孩子能活著,僅此而已。
公子政回到河東,回到屬於自己的國家。享受著來自黔首的夾道簇擁,他們都在為公子政的凱旋回歸而慶賀。
所以秦始皇對濩澤有著很深厚的感情,是這裏讓他頭次體驗到國家的溫暖。隻要出巡路過河東,他肯定會在濩澤離宮停頓數日。並且是難得接見當地秦民,對他們的些需求也都會滿足。
現在,扶蘇也不例外。
濩澤去年洪澇今年大旱,以至於民不聊生。扶蘇動用自己的小金庫(黑夫),從三川郡調動糧食平準物價。同時開放當地林苑,發蓏、蔬、棗、栗,橡果……以賑災民。同時調動雲氏商社資源,源源不絕的往濩澤運糧,以此活民。
奢靡的離宮廳堂,扶蘇端起陶碗。望著裏麵幾乎能見底的米湯,寒著臉透著幾分難過和慍怒。
這是人吃的嗎?
裏麵的米粒都能數清楚!
說是米湯,可實際上就是水!
濩澤黔首吃的就是這個……
“難過嗎?”
“他們怎能如此?”
“知足吧!”黑夫放下陶碗,冷漠道:“你這好歹還能有米湯喝,我聽說有的黔首因為缺水,隻能奔走三十餘裏去挑水。腿腳不便的鰥夫寡婦,隻能求點別人用剩下的刷鍋水。他們吃不上米湯,隻能幹嚼啊……”
說到這,黑夫都有些哽咽。這兩天他是奔走各鄉裏,親眼看到那些饑民有多悲慘。天災固然可怕,但更讓人痛恨的卻是人禍。
濩澤縣目前還算穩定,那是因為黔首都有存糧。哪怕日子難過了些,起碼還能活命。然而當地縣令卻為了自己的麵子工程,為了自己的政績,謊報當地民生情況,強迫黔首購買五年公債!
這是臉都不要了!
今年濩澤糧食減產是必然的,更有可能是顆粒無收。如果不是扶蘇巡狩路過此地,發現當地民生困苦,恐怕會釀下大禍。千裏餓殍,易子而食……這樣的人間慘劇,極有可能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