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吧。”
“一年?!”
“我也沒辦法,沒人啊!”黑夫站起身來,苦著臉道:“您老看看,咱們這火器院目前就這麼點人。本來人就少,試驗火器又炸死不少。火器院還得保密,隻能用啞奴和死囚。”
“……”
這話聽完蒙毅都直搖頭。
黑夫這招他們見識過太多次了。
毫無新意,卻偏偏屢試不爽!
“所以,你想要?”
“此次北伐大勝,來了不少胡人。他們剛好能為秦國研製新型火器,鑄造火銃。我要的也不多,先來個兩千人。工匠增多後,自然還需要管理人員。光靠子瓠和徠服肯定是不夠的,就從這批裏麵提拔些,教導新來的工匠。”
“可。”
秦始皇點了點頭。
兩千人並不算多。
他環視左右,蹙眉道:“隻是這人一多,難保不會出意外。且火器院至關重要,不可有任何閃失。若他們心懷不軌,難保不會出事。況且,你這能住兩千人嗎?”
“唔,還在擴建呢。”
黑夫也是愣了下。
秦始皇的擔憂肯定是有道理的。
兩千胡戎啊……
若是暗中混進火器庫,再偷摸放一把火,怕不是整個火器院都得上天。這就是個死循環,想要小步快跑建造火銃,就需要有足夠的人手。人手一多,那火器院就會有危險。就算僥幸沒人能引爆,若是走漏了風聲也很棘手……
“所以還是得管理好。”
秦始皇捋著美須髯,淡淡道:“武成侯擔任教習,對火器院也並不了解。他年事已高,也不適合再管。火器院今後便交給通武侯管理,張蒼負責技術,而通武侯負責安全管理。”
“陛下聖明!”
黑夫是當即抬手作揖。
其餘人皆是跟著附和。
還真別說,秦始皇這招真有些眼熟。黑夫記得,像某個階段就是軍工結合。基礎基建、保密安全都是由軍方負責,而技術方麵則由科學家和工人負責。
王賁這兩年基本都在留在頻陽,主要負責王氏宗族的事務。昔日還陪著秦始皇出巡,偶爾得詔前往鹹陽參與廷議。他目前已是退居幕後,也不想摻和這些朝政。隻是他既然還有一口氣,那就得繼續為秦國發光發熱。他作為秦國的徹侯,這是他的責任和義務。隻要秦始皇一道詔書,他就得馬不停蹄的去做。
不做?
君不見昔日的武安君?
對於國君而言,聽話比能力還重要!
王翦能夠活到現在,就是因為懂得識時務。秦王親至頻陽,曰:將軍雖病,獨忍棄寡人乎!
王翦沒有如武安君白起似的回絕,而是堅持要率六十萬大軍出征。所以王翦最後能爵至徹侯,順利告老。
秦始皇走出書房,看著火器院的大片的空地,不由笑著道:“看來你是早有打算,這片空地想必就是給他們準備的。足足兩千胡人,加上現在和王賁帶的郎官,恐有三千眾。這麼多人,以後對學宮也是個隱患。”
“臣知道。”
黑夫抬手作揖。
還好他當初建造學宮時,就是衝著秦國乃至世界第一學宮的名頭,所以首要需求就是大。就像現在學宮依舊在不斷擴建,這都是為了以後準備的。所以火器院有著足夠的空地,就是容納三千人也足夠。
至於鑄造火銃?
無所謂,隔壁就是天工院。
而且涇陽也有考工室,縣城裏還有鐵匠鋪銅匠鋪。隻要將標準規格告訴他們,手搓出來也並非難事。火銃做不出來,木柄總沒啥難度吧?
其實就類似於是秦弩,也是分工合作。每個機擴由不同的工匠負責,最後再拚裝起來。團隊通力協作,再加上流水線生產,所以能讓秦國武裝起秦弩大軍。
“扶蘇。”
“臣在。”
秦始皇停下腳步,認真道:“這火器院事關重大,不容有失。朕雖派通武侯掌管,可你作為太子同樣需多留意。”
“臣知道。”
秦始皇又看向黑夫,長舒口氣道:“你所提的要求,朕都應允。但是朕需要你按時按量,建造出三千火銃。若是有何閃失,你就有罪!”
“秦公放心便可。”黑夫麵露微笑,“隻要是上提的要求,臣必定竭盡所能去完成。話說,臣可否再提個要求?”
“說。”
“火器院的吃喝,能否算公室上?”
“你……哈哈哈……”
秦始皇爽朗的笑聲響徹學宮!
【第2更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