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隨從的帶領下,張耳和陳餘並肩而行。他們佩劍都已卸下,隨從皆在外等候。自做出決定後,張耳輕鬆了許多。他們躲藏數年,也該做個了解。此行不論是生是死,他也都認了。
臨行前他特地交代過親信,將他們此行的事一一說明。若他們一年後還沒有消息,便將秦國殘害名士的事散播出去。黑夫也是個表裏不一的偽君子,各地名士萬萬不要輕信他們。
張耳就是要用自己的命,來試探黑夫。這年頭的名士為了名聲,甚至願意付出自己的性命。魏地對黑夫多有傳言,都說他是用人不疑,素有伯樂的美名。彼時張蒼為通緝犯,同樣被黑夫保下。部分六國名士聽聞此事,其實也都有意投靠秦國。
沒轍啊……
秦國現在勢大,更是得到黑夫相助。他們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原本幫助他們的黔首,現在也都變得愈發冷漠。秦國在短短數年不斷推行有利民生的新政,讓秦國幾乎是脫胎換骨。
張耳會冒險來涇陽,就是迫於無奈。他和陳餘商量許久,最終才做此決定。自從造紙印刷在陳縣普及後,通緝令都快貼他們臉上了。對他們的賞金是越來越高,很多人看他們的眼神也都變得怪怪的。
就算他們隱藏的再好且不被發現,這輩子也隻能這麼籍籍無名下去。秦國沒有走向毀滅,反而是變得愈發昌盛。這就意味著他們再無用武之地,隻能當個裏監門。畢竟他們官爵若漲上去,身份很容易泄露……
他們一路西行,自函穀關至涇陽。沿途經過濩澤縣時,還瞧見有一口口的扶蘇井。經詢問後,他才知曉是怎麼回事。扶蘇巡狩至濩澤時,當地幹旱民不聊生。扶蘇便鼓勵當地黔首開鑿水井,以此治旱。黑夫更是動用雲氏商社的力量,馳援濩澤。
看著建立起的巍峨學宮,張耳隻覺得有些不可思議。至今為止並未過去多少時間,學宮卻能有此規模。已經遠遠超出昔日的稷下學宮,還齊聚百家名師。憑此學宮,便可令秦國缺吏的現狀得到緩解。
“張……君,陳君?!”
“你……你們?”
剛好路過的孔鮒滿臉詫異,詫異的看著二人。他們其實都是老交情了,這關係還得從上一輩說起。
孔鮒的父親名為孔謙,曾為魏相。早些年在大梁時,孔鮒用心刻苦,常披衣夜讀,徜徉文獻典籍,沉醉於先王之政的美好願望。孔鮒成人後精通六藝,來到魏國大梁後就和當地名士張耳、陳餘結識。
先前黑夫曾經試探過他,隻是孔鮒不願背個出賣兄弟的罵名,所以始終沒有透露。要知道張耳先前跑路,可有孔鮒幫忙。這兩年他們是隱姓埋名,怎麼突然跑這來了?
“孔君。”張耳抬手一笑,“駟車庶長的大名,響徹秦國郡縣。耳久聞其事跡,特地來涇陽拜訪。”
“你們瘋了?!”
孔鮒頓時大驚失色。
這不是自投羅網嗎?
“孔君放心。”
“吾等既已決定,便不會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