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公子將閭,朝堂大換血(1 / 2)

章台宮內。

公子將閭坐在前麵,他常年在閩中郡,所以曬黑了不少。隻是顯得更為剛毅勇武,相較昔日離開鹹陽,變得更為成熟穩重,臉上還有道淺淺的疤痕。

將閭是最早執行戍邊的公子,他不擅長權謀,但勝在自幼勇武。每回秋狩,皇帝都會帶上諸公子隨行,而將閭永遠是最出色的。他在宮中效仿胡服騎射,最擅長騎射。每回秋狩,便是他大顯身手的時機。

這兩年他作為閩中郡尉,將當地發展的也很好。民生政事這塊不歸他管,都是交由郡守涉間負責。他主要是緝拿叛黨,掌管治安。當李信需要時,還得派人馳援。

別看秦國平定嶺南已有三年,可實際上就沒安穩過。各種刺殺不絕,將閭作為公子更是高居必殺名單的榜首。動輒便會吹箭暗殺,稍有大意便得喪命。他臉上這道疤痕,便是這麼來的。

那箭上還有劇毒,得虧是當地醫師也都有經驗了,僥幸將他救下。這類事將閭遇到過很多次,男女老少都有。甚至還有年僅十歲的閩人,揮舞著木劍刺殺他。

他在閩中協助練兵,築造城池開辟道路,每日都是忙的不亦樂乎。還有閩中那成片成片的甘柘林,現在已經成了標誌性景點。很多犯錯的越人,都得種甘蔗。

算上遷徙至閩中的秦人,目前閩中人口已經超過了五萬。這裏麵秦越都有,將閭經常會深入民間,推行和輯百越之策,鼓勵秦越通婚。若是越人君長娶秦女,還能得到些賞賜。相應的,對秦人而言也是如此。

他還大膽任用越人為秦吏,鼓勵他們為秦效力。雖說有越人趁此反秦,但勝在大部分的越人願意歸心。

秦國占領嶺南後,帶來了先進的農耕文明。各種農器讓他們得以深耕細作,再加上嶺南本就水土肥沃,令畝產能超過三石。秦國為了讓更多的人遷去嶺南,還免去當地的農賦。靠著政策扶持,當地家家戶戶都有餘糧,日子甚至要比在中原還好過。

隨著秦國不斷投入人力物力,嶺南現在發展的相當迅猛。什麼都好,就是容易出現洪澇。

至於道路崎嶇,通行不便?

別想了,對很多老百姓而言恐怕一輩子都到不了縣城。不論是在嶺南還是在秦國,其實都一樣。畢竟想要出村,還得去找亭長開設驗傳。

最主要是,部分人都是拖家帶口的遷至嶺南,在陌生的地方互相之間都認識,這就讓他們更願意留在嶺南。

將閭這回是奉詔歸鹹陽述職,在路上還在想究竟怎麼回事。回到鹹陽後,他就都知道了。宗正公孫成已是油盡燈枯,現在就懸著口氣。秦國宗室的事已經移交給子嬰負責,奉常這職位就有了空缺。所以,皇帝是有意要提拔他為奉常。

他作為閩中郡尉,這兩年幹的是相當出色,在當地頗有威名。很多郡縣長吏也都聽他這公子的,和他關係更是好的沒話說。而這種事可是皇帝的忌憚,各郡縣長吏往往都會在幹滿一定的期限後,就被隨機派往別郡任職。

將閭自然也不例外!

別忘記了,他可是秦國公子。他的身份擺在這,他可能沒什麼想法,可他手底下的郡縣長吏呢?

朝臣們各自入座,看著扶蘇坐在台下,將閭也是相當欽佩。他和扶蘇的關係也還算尚可,兩人還曾把酒言歡。包括他昔日娶妻,也是扶蘇這位大兄充作擯者。數年未見,現在的扶蘇終於是如願以償的成為太子嗣君!

將閭曾幾何時也想過爭一爭,畢竟他也還算是受皇帝寵愛。他和王氏、蒙氏關係也不差,真要想爭也是有機會的。可他能認清自己,知道嗣君二字有多沉重。所以當扶蘇提出公子戍邊時,也是他主動站出來。

將閭又看向坐在前麵的黑夫,看的出來比先前又黑了些。倒不是膚色,而是麵相。可以說扶蘇能夠上位,全都是靠著黑夫相助。這回更是研製出火器,若是再給嶺南裝備上些,那就再無危險。

黑夫則是環顧左右,發現公孫成並不在。他看過火器演示後,已是心滿意足。公孫成現在走路都得靠人攙扶,這些珍饈他也吃不進去,回去後還得繼續躺著。他特地問過蒙毅,說是就這幾天的事了……

而秦始皇則是端起酒樽,從容道:“太師和子瓠為秦研製出火器,諸公也都已看見。此物可謂神器,未來裝備於秦軍,足以蕩平一切敵。子瓠有功於秦,當進爵至少上造!”

“臣,拜謝陛下!”

張蒼坦然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