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運鐸、邱嶽兩個湊一起看著圖紙,不禁拍手叫好到:\"妙啊,我們以前這種七管火箭巢,單支火箭的威力也就和手榴彈差不多,齊射對敵人更多的震懾效果。\"
“真朝鬼子碉堡炮樓發射,兄弟部隊實戰中,感覺效果十分有限,打集群衝鋒的鬼子,倒是效果好的不得了。”
“而且兄弟部隊,對你們那種爆炸標槍反應特別好,爆炸高度正好在腦袋位置,爆炸有效範圍比手榴彈大多了,加工製造還容易。”
沒過多久兩組發射管和折疊木支架就做好了,徐三良把錐形裝藥戰鬥的圖紙交給趙家兄弟說:“用薄銅皮給我做幾個這種彈頭出來,越快越好。”
趙明接過圖紙說道:“隊長你放心吧,這批彈殼弄完,我們就給你做,明天一大早你來我這拿就行了。”
帶著兩個紙管火箭發射巢,來到後山下的武器試驗場,兩個戰士飛快的挖好支架固定槽,不到兩分鍾固定好支架和火箭發射巢。
接過引爆器,徐三良躲在掩體裏大喊:“實驗發射準備,所有人隱蔽。”
連拍幾下引爆器,“咻咻咻”三支火箭從發射巢了飛向目標,忽然發射巢栽倒,徐三良撲上去拉倒露頭觀察的吳運鐸。
“轟轟轟”剩下的四枚火箭彈原地爆炸,徐三良靠在掩體上大喊了聲:“有沒有受傷的同誌?”
聽到沒人受傷,徐三良長舒了口氣,撿起半截炸飛的火箭發射管研究了會說:“最大的可能是這種紙張過於粗糙,正好跟某紙火箭的表麵形成了耦合。”
“火箭卡在發射管裏,推倒了發射架,造成了這次試射失敗。”
邱嶽走上前看著支離破碎的發射架說道:“那咱們在發射筒裏,多抹些潤滑油不就可以了?”
吳運鐸連連搖頭說:“不行的,實際分配到連隊,戰士們可能背著發射巢,一兩個月都沒機會發射,裏麵的潤滑油早和塵土,和成了油泥,不僅沒有潤滑作用,還有膠黏性。”
徐三良坐在掩體裏看著腳下幾節黝黑的發射管,和兩人你來我往探討了兩個多小時。
最終吳運鐸點點頭說道:“現在兩個辦法各有利弊,第一個在彈體和發射管表麵塗上厚厚的石蠟,問題是在溫度高的作戰環境,就會產生融化連結的問題。”
“第二個在發射管和彈體上包裹金箔,這樣可以讓彈體和發射管之間的阻力降到最低,對環境適應性也好。”
“問題是金箔的成本太高,還是給趙家兄弟些銅,看加工出來的銅箔效果怎麼樣吧?”
經過三人幾天的測試,憑趙家兄弟利用動力錘打出的銅箔,從在薄厚不均,人工成本和產量效費比低的問題。
最終在三人和軍工廠人員通力合作下,花了七八天時間成功設計台簡單的蒸汽動力卷壓機,試產出來的銅箔成功達到了零點一毫米的可用厚度。
經過小半月的努力,內壁包裹銅箔的火箭發射巢終於試造成功,看著三組火箭成功發射,並擊中靶標,徐三良和吳運鐸興奮的抱在一起說道:“成功了,終於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