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司馬遷不公(二)(1 / 2)

呂遠鵬仔細翻閱文獻發現,有證據可查的,明確被標為二隊將的就有河陽侯陳涓、東茅侯劉釗、曲成侯蟲達、柳丘侯戎賜、海陽候搖毋餘、東武侯郭蒙、貰侯呂元、絳陽侯華無害、俞侯呂它、連敖呂嬰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漢軍在入函穀關前,部隊中並無連敖這一官名,而連敖這一官名在呂澤手下部屬中倒是頻繁出現。

呂遠鵬認為,這所謂二隊將肯定就是呂澤的部下,而二隊在漢軍中,就是指的呂澤的部隊。

當然,一隊則一定是指劉邦的嫡係親信部隊。

而這一二隊的稱呼,顯然表明呂澤所部和劉邦的漢軍,在那時並非是絕對融合在一起的一體。

還有一個很有力的證明,那就是滅秦前,包括灌嬰在內的劉邦骨幹將領們,都沒有率領騎兵作戰的經曆,至於呂馬童、楊喜、楊武、王周等騎將都是滅秦後加入漢軍的。

而《史記.功臣表》中,記述的以騎將身份擊秦者卻為數不少。

呂遠鵬認為,這些騎將出身的將領,最初也都是呂澤的部下。

這些人有丁複部將,呈是騎卒的朱軫;以郎中騎將加入漢軍的靳強;以魏騎將身份加入漢軍的傅寬;《史記》中明確記載有兩次以騎兵和秦軍作戰的靳歙。

此外,還有廣嚴侯薛歐、清陽侯王吸、宣曲侯丁義、武強侯莊不識、樂成侯丁禮、紀信侯陳倉、張侯毛澤、南宮侯張買之父張越人等等。

呂遠鵬還有一個令他震驚萬分的發現,司馬遷不僅在《史記》中完全漠視呂澤的戰功,甚至還昧心地將很多本應屬於呂澤,或者是屬於呂澤所部的功勞,都劃給了別人。

比如,滅龍且之功就完全劃到韓信和灌嬰的名下。

因為呂遠鵬在史記中的章節中發現,有“陽都侯丁複屬悼武王殺龍且彭城”、“高齡侯王周以都尉破田橫龍且”的記載。

呂遠鵬還發現,呂澤手下的將領大多能征慣戰,其中尤以陳豨、靳歙、丁複、傅寬等人最為強悍,這些人的封邑,比許多跟隨劉邦從沛縣起兵的親信老人還要大,這就是最有力的證明。

比如被封為陽都侯的丁複,雖然在劉邦十八功臣中排名十七,可封邑卻多達七千八百戶,僅次於蕭何、張良、曹參、周勃四人,這足以說明丁複戰功卓著。

呂遠鵬認為,劉邦把這個丁複排到十八功臣的後麵,賞賜卻又給了很多,這說明,劉邦當時是有意壓低呂澤老部下的功績,以免呂澤的勢力膨脹,但又不好寒了將士們的心,這才把呂澤老部下名次排低,用多加封邑補償。

越考究,呂遠鵬就越驚訝!!!

立下如此赫赫戰功的呂澤,竟然被這著有“無韻之離騷,史家之絕唱”的太史公完全無視,甚至是有意回避抹殺,這讓呂遠鵬不僅對青史傳頌的司馬遷低看了一眼。

呂遠鵬甚至認為,司馬遷著史的公正性也是要打引號的,至少司馬遷也把他自己的好惡帶進《史記》了中。

呂遠鵬完全相信他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