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遠鵬清楚,幾百年後繯首刀出現,以及再後的唐代,因為騎兵作戰需要,著名的橫刀出現,在中國刀才開始大量用於步騎作戰。
唐代的橫刀,因其劈殺凶狠,曾經一度大殺四方,不僅將匈奴徹底趕出北方被迫西遷,也令西域各國談之色變,更是把漢代劃出的版圖砥定。
後世的倭刀,也就是日本刀,就是日本遣唐使在那時帶回日本,並以橫刀為基礎不斷改進演變而來的。
因此,日本人最初就把刀稱為唐刀。
“鵬見工大哥好似喜歡這口刀,所以想要再打製一口同樣的刀送給工大哥,不知此舉有何不妥,竟惹得先生笑我?還請先生賜教。”
說到刀在格鬥中的長處,眾人都神情凝重,聽得仔細。
薛歐、王吸等人更是仔細思索呂遠鵬的話。
可呂遠鵬一提到工師喜,一口一個工大哥,又讓眾人苦笑不已,工師喜又是臉色漲的通紅,幾次想要解說,可見呂遠鵬說得認真,一時又不知如何開口是好。
蕭何這次倒是沒有發笑,而是神色凝重地伸手接過呂遠鵬手中樣式奇特的刀。
見呂遠鵬單手輕鬆地將刀遞過來,蕭何不疑有異,探身伸手去接。
刀一入手,蕭何的手就不由一沉,帶的身子也是一晃,險些撲倒在矮幾上。
蕭何左手急忙按住矮幾,右臂使力,這才勉強穩住身形。
蕭何能感覺得到,呂遠鵬的這口刀,足有四十五六斤的重量,比之尋常十幾斤重的鐵劍要重了差不多三倍。
蕭何不僅在心中暗暗吃驚,這呂遠鵬小小年紀,倒是好大的力氣。
其實,蕭何不知,呂遠鵬這口刀實重四十八斤,廝殺時即可雙手握柄,又可在騎戰時單手操刀,呂遠鵬現在力氣還稍有不足。雙手運刀還可,騎戰單手使刀,還有些吃力。
蕭何拉刀出鞘,仔細觀瞧。
落日的餘輝從窗外照射進來,在刀鋒上映出刺眼的光芒,蕭何不由眯起雙目。
這口刀除了半寸寬的雪亮刃口外,寬約六寸的刀身通體黝黑,刀身寬度在前端稍有收窄,刀尖處並不是尖鋒,而是開著鋒刃的一筆直斜口,使刀尖處的寬度保持足夠。
六尺長的刀身要比尋常鐵劍還要長許多,狹長的刀身僅略有彎曲,弧線優美,刀脊厚重,刀脊厚度和刀身之比為三比一,刀刃更是雪亮鋒利。
不用親身使用,僅僅看著這口刀,就能感覺到它在揮砍時會十分順手,這讓蕭何讚歎不已!
尤其是呂遠鵬這口刀長長的刀柄上,更用金絲裝飾,十分華美。
刀柄一側,用金絲鑲嵌著一隻展翅騰飛的鵬鳥。另一側,則用金絲鑲嵌著兩個古怪的文字。
這兩個奇異的文字立刻吸引住了呂遠鵬的眼球。
這兩個文字似秦國大篆又非大篆籀文,似楚文又非楚文。
這兩字字體筆畫並無大篆的圓轉,而是字體扁平,改大篆的連筆為斷筆,筆畫一波三折。寬扁的字體,鋼勾鐵劃般的筆勢,無不給人一種雄渾有力的感覺。
這個時侯,除了秦國流行的大篆籀文外,各國幾乎都有各自的字體,這也導致同字異體眾多,這個時候,同一個字大概要有二十幾種異體寫法,尋常人很難一一認得。不過,蕭何為研究各國吏法,對各國的文字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尋常的文字難不倒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