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琅的名字取自皮日休的詠菊詩“已過重陽半月天,琅華千點照寒煙”。在我心中,王琅的出現便是“霽月光風耀玉堂”,書中再也不會有任何一個人有他這樣的風采,與“我花開後百花殺”的菊花甚為相似。《天龍八部》之中有“北喬峰,南慕容”之說,這個小說便仿之有了“王三謝二”,姓氏取自唐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之句,暗示了這二人最終都將從豪門的舞台上隕落而下。
王琅沒有謝淩輝吞天吐地的霸氣野心,也沒有雲映淮頂天立地的豪情剛健,但他自有明淨柔和的情懷。王琅同樣生於豪門,雖對廟堂之事心中樣樣有數,卻不願入仕為官,隻願周遊天下,與世無爭,逍遙度日。
王琅是個頗有俠氣的書生,書劍走天涯,他為人處世不驕不躁,有禮有節。他最初登場的時候身穿淺藍繭綢薄棉夏衣,袖口處有一道金線大鑲,手中搖一把折扇,帶著幾分魏晉名士的灑脫,盯著姚初彤一陣猛瞧又頗有幾分狂放,由此可見,王琅是個真性情之人。也正是因為性子裏存了這麼幾分俠氣和真情,所以在危急關頭,他向姚初彤施以援手,甚至遠護她去北涼求醫。
王琅後來因家族危亡入仕為官,他在眾人麵前努力做到力挽狂瀾、振興朝綱,但他心中畢竟不喜,仍有軟弱的一麵。他用計破壞了端王和謝家的關係之後,姚初彤連連讚他“好手段”,王家的幕僚亦是一派歡欣鼓舞,但王琅卻站在閑庭之中獨自望月流淚,他內心中其實是極度鄙夷自己所做的一切的。這便是王琅,他不是梟雄,亦不是英雄,他隻是一個心中懷有極深浪漫情懷的書生。
王琅是個癡人,當年無意間看到姚初彤母親的畫像便心心念念,以至於見到姚初彤之後認為這是“上天憐憫他的苦心”,故而對姚初彤付出一片真情。在此後相處中,王琅對姚初彤的戀慕愈發深厚,因為姚初彤實在與他太像了:骨子裏都存有幾分義氣,都喜美酒佳肴,都愛聽詞唱曲,都擅苦中作樂,人生的目標都是無爭逍遙。
隻可惜姚初彤並未對他動情。
可王琅瀟灑放手了,如若不能得到所愛,倒不如留下回轉的餘地,留下一個完美的姿態和一縷縷相思。我深喜王琅,隻覺情與愛到了如此坦蕩之人的麵前,隻剩下了純粹和美好。王琅與姚初彤再杏子林中結為兄妹,他心中自然是又喜又痛,但他仍然能豪爽舉杯,縱聲大笑,用一腔愛意換來了姚初彤一聲“大哥”,他微微含笑,已經覺得非常完滿了。
王琅在家中住的宅子名叫“撼英館”,此名意為“撼動英雄豪傑”;另一層含義則是諧音為“憾英館”,遺憾英雄,天妒英才,王琅的結局早早在文中隱晦的點出。其實寫到王琅將死之時,我每每無法繼續,曾數次猶豫是不是要將結局改變,但最終還是維持了原先的構想,王琅死在謝淩輝的圈套之中,為了姚初彤自絕心脈而亡。
如此結局才成就了我心中的王琅,引用古龍先生《武林外史》中的幾句話,正是“千金揮手美人輕,自古英雄多落魄,且借壺中陳香酒,還我男兒真顏色”!
判詞:
丈夫悲,流年一去不複回;王琅被迫入仕,昔日快活的江湖生涯一去不回。
丈夫歡,管鮑之交照肝膽;王琅與姚初彤肝膽相照的深情厚誼。
丈夫喜,通幽古寺悟禪機;王琅與謝秀妍在古寺中相識,成為朋友
丈夫怒,才學驚世遭人妒。王琅被謝淩輝所妒,終死在謝二之手。
這篇小說不錯推薦先看到這裏加收藏看完了發表些評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