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芳這老小子幫你領悟了箭術之道,用的法子太粗魯了,老夫也來幫你領悟一下真正的劍道,領你入門。”
“剛柔、陰陽、動靜、攻守、審勢、功力、手足……身體,力量,手足,在審勢之後,明剛柔道理,曉陰陽,知動靜,論攻守,能審勢,配以功力,伐練手足,方能成絕頂高手。”
俞大猷說的興起,突然手一抖,一筷子向惟功的手腕這來。
“好快!”惟功一驚,但覺惟功這一筷子點來,猶如長劍襲來,一股無邊無沛的劍意,瞬間將他籠罩在內。
明明俞大猷的動作十分簡單,似乎也並不怎麼快捷,但又猶如霹靂奔雷,快捷有不可擋之勢。
若是一般人,恐怕這一筷子就擋不住,惟功也是憑著千錘百煉的練刀之法做出迅捷的反應,手握筷子,上挑格擋。
惟功的反應,也不謂不快。
他的刀術,是這近五年時間沒有一天停止過練習,每日斬劈格擋,各種動作都是做到極致,從發力到角度都是如此,可以說,從“術”的角度來說,惟功的刀法,已經不在練習二十年刀術的老手之下。
但俞大猷的筷子和惟功的筷子剛一交纏,突然往上一繃,手腕抖動,好象筷子在水中翻攪一般。惟功的筷子被這麼一絞,手指再也握不住筷子,就這麼被絞纏出去,而俞大猷的筷子順勢一點,正中惟功的手腕虎口處。
“這便是老夫劍術的精要。”俞大猷嗬嗬一笑,道:“審勢,動靜,攻守,剛柔,都在適才的動作之中。而劍術十三勢,抽、帶、格、擊、刺、點、崩、攪、洗、壓、劈。剛剛我用的是刺、帶、攪,以審勢為動靜,陰陽為攻守,剛柔為勁力,最後攪飛你的筷子,便是攪勁發力,所以你拿不住了。”
在惟功沉思時,俞大猷忍不住又道:“不過,我怎麼也沒有想到,你居然能擋的住我的擊和帶,反應之迅速,實在是令老夫咋舌。”
“俞帥,再試試看。”
惟功沉思良久,再抬頭時,已經是容光煥發。
這幾天,對他的一生都是無與倫比的重要!
先是馬芳用逼迫之法教給他的箭道,現在,又是俞大猷在這裏循循善誘的教導他劍道,很多東西,捅破窗戶紙也就沒有那麼神秘了。
道和術,前者是後者的累加,但如果不是心靈足夠強大,毅力足夠堅強,術的累積就到不了道的層次。而如果沒有足夠的聰明,就算是毅力足夠,這一生無非也就是在術的層次徘徊,永遠也到不了道的層麵。
聰明,毅力,機遇,缺一不可。
先遇吳惟賢,以惟功在術的層麵上可以到達較高的層次,而惟功自己的心智和毅力又使他的積累迅速發酵成型,直到遇到俞大猷這樣的大師級層麵的人物,輕輕一點撥,撥雲見日,劈破柴門,看見天空明月如洗!
一切都明白了!
惟功臉上帶著欣然,一種前所未有的氣息出現在他的身上,他手中亦持筷,竟是嗡然有聲,向著俞大猷的手腕刺去。
速度太快,幾乎是帶出殘影,在四周吵鬧的酒客鬧出這麼大聲響的情形下,能帶出這麼龐大的勁風,發出明白無確的聲響,可想而知,這筷子是用了多少勁力,又有多麼快的速度!
俞大猷皺起眉,手中筷子一洗一點,迎擊上來。
“啪!”
眨眼之間,兩隻筷子閃電般的架在一起,但竹子所製成的筷子經不起兩股大力的扭擊,一下子破碎開來,整個筷身,都擰成了麻花狀。
“哈哈,痛快, 真痛快!”
俞大猷掀起長須,由衷大笑,他是發自內心的十足歡喜。在少林寺,他已經是將自己在江湖上練劍十幾年的精義傳給了那群禿驢,所謂的少林槍法和少林棍法,其實就是從他的劍法中脫胎而出,雖然說禿驢們學的不壞,但武學大道,用的不是叫人強身健體,那是用來殺人的東西,教給一群會武的和尚,絕沒有教給一個前途不可限量的少年武官,眼看著對方輕鬆悟道突破來的痛快。
“馬芳那廝說你一天一夜就悟了箭道,老夫笑他吹牛皮,不定給你怎麼撐腰吹牛來著。現在看來,那廝用了一天一夜才叫你領悟,實在也是夠蠢的,老夫可是幾杯酒的功夫就行了。”
俞大猷十分愉快的笑著,數落著馬芳。
“兩位老帥的教導之恩,小子真是無以為報。”
“將來你能有出息,能將我們的道傳下去,就是報。”
“我身邊的小子們,也有一些可造就的,我會耐心教他們,使他們也能練成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