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隨行的禁軍就有千人之多,還有戚繼光派來的數百鳥銃手和箭手,全部是盛裝華服打扮,旌旗數百麵,明軍尚紅,旗幟和鎧甲都是紅色或飾有紅色,放眼看去,就是一片赤紅色的海洋,而惟功注意的是那些火銃手,全部是個頭不高的南方將士,身形勻稱,步伐矯健,目光銳利,動作劃一,一看就知道是邊鎮的精銳邊軍,而他們手中的鳥銃,長短基本劃一,護木上有油光,不論是打造還是保養都是很精良,令人看了之後,感覺印象十分深刻。
不過惟功知道這也是最後的輝煌了。
戚繼光的鳥銃是得自於嘉靖年間的歐洲沉船,取得歐洲人的滑膛槍後加以仿製和改良,當時的中日兩國都有歐洲火器的輸入,兩國都分別對火器加以研究和改進,日本銃更加用心,所以威力更強一些,而戚繼光隻是一已之力,用閩鐵打造了一批合格的火器,在他之後,不管是工部還是地方軍鎮,不論是火銃的形製還是質量,都是在不停的下滑,到明末時,遼東戰場上的火器營幾乎沒有任何的建樹,不管是野戰還是守城,都對清軍沒有實質性的威脅,倒是同樣改製的歐洲傳到中國的火炮發揮了一定的作用,最少在錦州和寧遠及山海關上,靠著這些火炮守住了寧遠到山海關防線,否則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
“好多夷人啊。”
上岸之後,臉色有點發白的李守拙打量了一小會兒,發出了一聲感慨之後,就又是閉上了眼睛。
經過在海上一個多月的航行之後,李守拙與劉台兩人混雜在一大群海商之中,從這艘八百料的大型商船上跳下來,感受到腳下的陸地之後,又有短暫的眩暈感,在呆立不動了一刻鍾之後,兩人都是適應了下來,終於可以打量四周的風景。
這裏是日本長崎,自隆慶四年正式開港之後,這裏已經成為日本最重要的港口了,此時的日本還處於戰國後期,織田信長勢力已經開始一家獨大,萬曆六年時,毛利家位於備前的宇喜多直家投降了織田軍,這使得毛利家與織田家的優劣勢迅速分明,萬曆七年,織田信長攻克岡城,將荒木一族大半處死,萬曆八年,織田信長命信雄率軍六萬攻克伊賀國,將伊賀國納入治下,至此,織田軍之強已經占有絕對的優勢,到萬曆九年時,織田信長在京都閱兵,將柴田勝家和丹羽長秀,山內一豐等織田兵團的馬步軍在天皇麵前展閱,萬曆十一年,織田信長命德川家康等從屬大名與織田軍一並展開了對武田家的攻略,動員在十萬以上,到三月十一日在甲斐除去了武田勝賴和信勝父子,至此擁有赤備軍團的武田家徹底滅亡。
到萬曆十年本能寺之變後,織田信長死於明智光秀之後,但豐臣秀吉開始冒起,也就數年之後,到萬曆十五年前後,日本最少在表麵上一統於豐臣家之手了。
僅在劉台和李守拙眼前,長崎港這裏千帆萬船,其繁華之處雖然還比不上泉州,城市的規模當然也遠不能南下時見到的蘇州和南京等中國大城相比,但總體看來,這是一座頗具活力,正欣欣向榮的貿易港口。
在這裏,李守拙情不自禁的感慨也是有道理的,四周全部都是夷人的三桅風帆帆船,比起中國形製老舊的福船來說,這些三桅帆船在形製上更加合理,更適合海上的濤天巨浪,也是能夠進行遠洋長途航行的好船。
中國的海船經過宋末蒙古入侵的慘重打擊之後經過最少二百年以上的停滯期,原本在航海技術上領先中國人已經被歐洲人拋在身後了,福船等海船不大適合遠洋,隻適合往返呂宋和日本等這樣的相對平靜和穩定的航線了,在李守拙和劉台的眼前,最少有超過百艘的夷人帆船,經過粗略的估算之後,這些夷船最少有八百料以上,甚至有不少艘一千料以上,也就是夷人所說的五百噸以上的大型商船。
這個時代,原本也是大航海時代的黃金時期,百年之前歐洲人就開始了這個進程,海外的財富刺激了整個歐洲,從葡萄牙到西班牙,再到荷蘭,英國,海上強國一個接一個的出現,軍事技術也突飛猛進。
在中國秦漢時,中國與西方互有短長,在歐洲中世紀時,中國不論是軍事還是文教都把歐洲遠遠甩在身後,到了明朝中期時,西方經過文藝複興開始了重新崛起的過程,不論是軍事能力還是文化,科學技術,工業產出,商業,農業,都已經開始將中國甩在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