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加騰要立功,眼前就有一件重要之事,由加騰清正和寺澤廣高兩位去辦。”豐臣秀吉道:“出征朝鮮,在近海地方要選一個最好的港口,屯兵屯糧,水師船隻停泊,我已經決定興造一個大城,不在大阪之下,修好之後,我也到新城居住,就近指揮對朝鮮的戰事。此城要緊,務要在最短時間內建成,到時候好駐兵,屯糧!”
“請關白放心。”加騰清正和寺澤廣高趕緊俯首,大聲應道:“吾等必不敢誤關白大事。”
“嗯。”豐臣秀吉點點頭,又對諸大名道:“各藩按石高數量出兵,然後組建軍團,再任命軍團長,預計全國出兵三十萬人以上,第一擊就要超過十萬人,以雷霆之力,一舉擊潰朝鮮。要記得,我等大敵是明國唐人,而不是朝鮮!”
到目前而言,豐臣秀吉的諸般戰略布置倒也還精當,三道的選擇也是最正確的。撲擊寧波等地雖然可以直接明朝防禦薄弱的江南等地,破壞明朝的財政基礎,抵抗肯定也會很微弱,但麵臨茫茫大海和季風的難題,日本當時雖然是海洋民族,造船業卻是亞洲倒數,水師力量極弱,就算明朝的造船已經被歐洲拋下,甩日本幾條街還是很輕鬆的,當年倭寇為禍時,明軍陸戰雖然屢戰屢敗,海上卻是經常叫倭人吃虧,哪怕狂妄如秀吉者,也不敢把十萬大軍放在水路,要對自然之力和明軍的優勢水師,很可能不能登陸就全部葬身大海了。
直撲大明京師,沿海岸邊行船,風浪威脅倒是小了,但大明京師等地可想而知是戒備森嚴,一撲而下當然最理想,如果打不下來,日本將麵臨補給線漫長,不論增兵還是續糧都跟不上的尷尬境地,很可能登陸的大軍前後無路,最終崩潰。
這兩條路,從蒙元攻擊日本的經曆來看,都不可取,最為可取的還是以朝鮮為跳板,最為穩妥,而且也能先行獲取巨大紅利,鼓勵本國的大名們出盡全力參與到戰事之中。
日本最終的總動員是三十三萬人左右,除去看守京師的留守部隊,第一波攻擊部隊是九個軍團十五萬八千八百人,留守名護屋的是八個軍十二萬二千九百六十人,還有水軍九千二百人,全國總動員是三十三萬人。
對一個物資極度缺乏的小小島國而言,又是經曆了長期的戰國時期,一下子動員了三十多萬人進行一場戰事,光是從動員規模來看,日本的野心也是十分明顯。
如果光是想滅亡朝鮮,十萬人就足夠了,前後動員三十多萬人,豐臣秀吉果然也是下定了決心,一心想要滅亡明國,將這昔日的大唐,變為日本國土,唐人亦就成了日本人,日本人也成為唐人,如果這件事能做成,他將成為真正的天下第一人,天皇也就不光是一個小島國捧出來的笑話,而是實實在在的亞洲之主。
石田三成最後問道:“關白,朝鮮使團怎麼辦?”
豐臣秀吉道:“先修名護屋,全國進行總動員,朝鮮使團先關押著,注意不要泄密,待我們準備的差不多了,再接見使團,放他們歸國便是。”
此是小事,眾人都沒有為這等小事分心的打算,在豐臣秀吉的曲劃之下,似乎大明是一道肥美的烤全羊,所有人都已經打算磨亮自己手中的長刀,要在這一場盛宴之下,好好的切割出一大塊肥肉下來。
“李守拙!”豐臣秀吉突然看向一個糾糾青年,這個青年臉容方正,濃眉大眼,生的好生氣派,身形亦是長大,在一群矮小的日本人中間猶如鶴立雞群,他原本穿著甲胄,持一杆長長的鐵槍侍立在廊簷之下,聽到秀吉喚他,便是放下鐵槍,轉身進屋,屈膝跪下。
“李守拙你是明人,今我欲伐你的母國,你是怎麼想的呢?”
在場的日本重臣們都是饒有興味的打量著那個青年人,每當到秀吉處來,眾人就能看到這手持鐵槍的明國武士,身體腰背如青鬆一般的挺直,兩眼如鷹一般的銳利,從來不苟言笑,隻專心於自己的差事,哪怕是最正統的日本武士,看到李守拙時也是感覺一陣欣賞。
加騰清正這樣的性格,私下說起來時,對李守拙這個槍兵大將也是充滿欣賞之意。這個明國武士象極了正統的日本武士,隻可惜他的出身來曆使得這個明國人隻能做到步兵大將為止了,更上一層的侍大將一級就是一道天塹,這個明國人根本攀爬不過去。
旗本武士,奉行武士,地頭武士,老中,家老,筆頭家老,一道道關卡都會把外人卡的死死的,日本是一個講究資曆和上下尊卑的國度,不管怎樣的欣賞,也絕不能破壞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