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72章 三子(1 / 2)

“是,職下是李江山,任十七堡巡長。”

“嗯,看著還不錯,就是來的晚了些兒……你好生做吧,這一次你們公安司跟著,主要原因是熟悉情況,我們又不能叫總管跟著不是。”

剛剛任大順犀利的表現令得郭宇等人佩服不已,現在這位總管已經在堡中視事,完事了就會離開,也沒有叫個民事總管跟軍隊一起行動的道理。

“職下對任總管也是佩服的緊。”山娃子也是嗬嗬一笑,接著正色道:“職下曾經去過烏拉城處理事情,也去過哈達部和葉赫地界,往南最遠到蘇子河畔,並沒有真正深入到三散地方,不過既然上頭有令,職下也沒有什麼可說的,一切當然以大局為重,跟隨大軍行動,當然竭盡全力。”

“嗯,很好。”這樣樸實的軍人作風的回答令郭宇十分滿意,他輕輕點頭,縱馬揮鞭,開始跟隨大軍,一起往開原東陸路的故道方向而去。

……

……

“入他娘啊,好歹有些首級了。”李如梅看著自己麾下親兵在眼前割首級,遠方天青氣爽,山坡起伏,朵朵白雲如羊群一般在天空中來回飄蕩著,一場激烈的戰事就在他的眼前打完,他兄弟幾個帶著李府近三千家丁包住了一萬多牧民和甲騎,兩邊打的火花四濺,最終北虜敗逃,留下了不少首級下來。

萬曆十八年春黃吉周和卜言台周等人提兵入寇,沒有了戚繼光的長城防禦根本就是虛設。長城這東西,其實是依托這道防線的輔助設施一起發揮作用時才有功效,比如藏兵洞,空心敵台,修的再好,沒有強兵和火炮,有什麼用?光是一道防線,從嘉峪關到山海關綿延幾千裏,你能在這防禦線上放多少人?你這裏放了人,人家從別處破口便是,嘉靖年間俺答汗幾次入寇,一直都打到京城城腳下,也沒見長城發揮什麼作用。

隻有強兵配合城牆,才算是固若金湯,根本牢固,不然的話,也就是純粹的心理安慰。

有戚繼光的時候,黃台吉和都昆兄弟老老實實,土默特蒙古十年之間除了黃台吉配合察哈爾蒙古打過幾次秋風,參加過幾次戰事以外,其餘各部都是不敢妄動,小王子曾經在薊鎮做過一次試探,戚繼光很快就打消了他所有的妄想。

到了萬曆十八年,萬曆繼位之初將薊鎮和大同重新洗牌的惡果呈現出來。並不是說離了一個戚繼光九邊防線就完蛋,而是朝廷從根子上否定了戚繼光的那一套。什麼練兵實伍,步騎協同,朝廷沒功夫研究這個,至於重新募兵,把同樣已經暮氣深沉的九邊重新洗牌,那更加是沒影的事……張居正和譚綸時代戚繼光都沒辦法辦成的事,現在指著這一群官僚,更是想也甭想。

這麼一來,薊鎮和遼鎮一樣,除了少數南兵還是戚繼光留下來的餘燼之外,更多的就是楊四畏張臣董一元張邦奇這一群北軍將領……並不是說他們全部是無能之輩,張臣就曾率自己的精銳家丁和親兵,深入草原,幾敗北虜,斬首頗眾,董一元也是赫赫有名的戰將,這幾人比楊四畏高明的多,至於東李西麻,李如鬆和麻貴,都是這種騎戰之法的高手和好手。

但這樣的結果就是兵為將有,將領除了養自己的親兵和家丁精銳外,連自己麾下直屬營伍都是放羊了,總兵正兵營,副將奇兵營,參將遊擊各有直屬營伍,這些營伍都是兩到三千人編製,練好也也頗有用處,但各將連這些營兵也不練,隻管帶好自己的家丁,餘者不問。時間久了,編製近十萬人的龐大軍鎮,幾十個大大小小的將領都指著自己麾下的私兵家丁打仗,這樣的軍鎮,看似龐大,實則隻有少部份的精銳,根本沒有辦法形成核心戰力。

明軍對北虜的弱勢,就是因為這種封建將領的私兵製度而形成,並且已經形成慣性,戚繼光的努力,真的就成了曇花一現了。

沒有龐大的軍鎮實力坐鎮,北虜們哪裏還會將薊鎮放在眼裏,遼鎮都不怕,更何況是弱了很多的薊鎮。

黃台吉等人領兵號稱三十萬,真正的甲兵估計也有兩三萬人上下,這實力也不弱了,蒙古人的實力嚴重下降還得等二十年後,現在的台吉們手中還是頗有實力,有這麼多牧人和披甲精銳,黃台吉等人打的實力下降的薊鎮和遼鎮聯兵毫無辦法,惟功收複的大寧都司故地全被收回,科爾沁諸如也回過神來,出兵相助,奈曼部,巴林部,敖漢,多則過千甲騎,少則幾百,大大小小的台吉們忘了遼陽明軍的凶狠,在察哈爾蒙古也就是插漢部的支持下,也是在沿廣寧到山海關的一線,撕扯著大明的邊境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