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那如自然不會讓那謀士見到第二天的太陽,讓兩名衛士直接了結了他。
誰知道那謀士竟然憑借三寸不爛之舌,說動了守城的一千士兵,開始圍攻阿那如。
隻見那謀士手舞足蹈,眉飛色舞的跟守將分析利弊,像極了當初為他出謀劃策的樣子。
可惜時過境遷,手下隻有不到八百殘兵敗將,怎麼敢得罪擁兵一千的守將。
守將聽完謀士的分析,把戰敗的責任全都推到了阿那如的頭上。
如果不是他兩次帶兵出城,怎麼會有此大敗?
阿那如見守將有些倒向謀士,連忙大怒,抽出寶劍便殺向守將。
守將也怒了,瞬間拔刀相向。
兩夥人便在城內火拚起來,謀士剛想逃走,便被阿那如一劍穿心。
守將雖然有些武力,但是在曾經的大將軍麵前,還是有些不夠看。
阿那如解決完內亂後,手下更沒什麼人了。
看著城下蓄勢待發的諸葛玄,阿那如頓時把心一橫。
他一個人走到了城頭上,對著城下大喊道:“諸葛小兒,你所恨的人無非是我,可否用我的頭,來救這滿城百姓?”
諸葛玄看著曾經的仇人,頓時紅了眼,也不管阿那如說什麼,眼前總是浮現使團被殺,他靠著一個女人苟活的場景。
想到那個女人,諸葛玄拍馬走到城下說道:“阿那如,你現在放了玉茹公主,再全軍無條件投降,我可以考慮饒過你和滿城的百姓。”
阿那如麵露苦澀,掙紮一番還是開口道:“諸葛玄,你也知道,玉茹公主當初是為了救你才同意嫁給我,你到土番之後,她就服毒了。”
其實到了這種情況,他完全可以說玉茹公主是病死,這樣還能減少一些諸葛玄對他的怒火。
可是他卻又不願意在玉茹的事情上造假,畢竟他是真的喜愛玉茹公主。
果不其然,在聽到玉茹公主服毒自殺之後,諸葛玄對阿那如的怒火達到了頂峰。
一切都是因為這個謀逆之人,如果不是他,天南國不會有如此多的事情發生。
天南國會順順利利的參加年後的萬國大典,而諸葛玄現在還會是天南國的座上之賓。
而且也有可能與玉茹公主修成正果,加上之前建交的政績,說不定就調入禮部當差了。
這一切全都被阿那如的謀逆毀掉了,越想越是憤怒。
諸葛玄索性不管不顧,揮兵攻城。
半個時辰後,河城告破。
阿那如戰至最後一刻,身邊士卒盡死。
他身中二十多劍,強撐著不死,隻為了能為城中百姓謀條生路。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阿那如見到諸葛玄後,第一句也是最後一句話便是:求求他放過滿城百姓。
諸葛玄附耳說道:“那當初你又為何要謀反呢?”
這些百姓,對於諸葛玄來說,隻不過是增加殲敵數量的籌碼罷了。
對著李鵬飛附耳幾句,便開始了屠城模式。
城中百姓大多慘死,反抗者極少。
畢竟對於一座無法占領的城池來說,留著這些百姓,無非是給敵人增加力量。
雖然諸葛玄取得了空前的勝利,但是這行動畢竟沒有得到朝廷的正式授權。
他隻不過是跟朝廷玩了文字遊戲,如果真要細究起來的話,可能大功也會變成大過。
同時,他認為這裏群狼環繞,大寧帝國如果吞下天南國,會四麵樹敵,天天疲於應對。
所以,滅掉天南國後,他第一時間寫好了奏折上報朝廷。
首先是把此次事件的起因經過表述清楚,然後再把此次的戰果彙報給朝廷,最後建議朝廷將此地劃分為三個區域,分給周邊三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