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料那士子卻似毫無知覺般,就這麼撞在了那個軍士身上,不過他一介書生又怎麼可能是那個軍士的對手,反倒自己向後倒去,跌倒坐在了地上。
這時候,那士子好像才清醒過來般,環目四顧了下,就站了起來。
“我家大人問你話呢!你沒聽見嗎?”
“這位大人,某剛剛多有得罪還望海涵!”這士子聽完後,四處看了一眼,向著楊國振躬身說道,也不理會楊國振作何反應,接著又如同失了魂般的向外走去。
“李匡籌死了,這馮可道也算倒了黴了,先前還在我等麵前清高!”
“那也不是,若是李匡籌能聽從可道的建議的話,想必也不會敗!”
“唉!那就要怪這馮可道自己遇人不淑了!……”
…………
…………
楊國振坐下後卻突然聽見旁邊的幾個儒生打扮的士子聲音傳來。
“馮道馮可道!”楊國振喃喃道,突然他眼睛一亮,他想起來這人是誰了。
五代第一相,身兼五朝宰相的長樂老馮道。
楊國振記得在馮道身兼宰相的那些日子裏,國事無大小盡決於他,而且在後唐明宗李嗣源在位的時候,他跟明宗的鼎力配合,還使得五代中出現了一段難得安定日子,史稱“小康之治”。而李嗣源事實上是目不識丁的文盲,所以“小康之治”的真正功臣應該就是馮道了。
“這位兄台且慢!”楊國振忙不迭的伸手招呼馮道道。
“還有什麼事嗎?”馮道也有些上火了,隻是踩了一下你的腳而已,你至於這樣糾纏不休嗎?所以語氣上就顯得有些不耐煩了。
“可否能請兄台喝上一杯!”楊國振看馮道轉過身來了,笑著說道。
“在下不飲酒!”馮道說完再不理會楊國振,轉身就走,那幾個軍士看楊國振沒說話,也就任他走了。
俗話說的好,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楊國振當然是要想辦法去把這些有助他的征途的人才統統拉上戰車,而馮道這樣的治世之才毫無疑問,楊國振是不會放過的。
“幾位相公,可知曉剛才那位馮相公家住何處!”楊國振三下五除二將一碗湯麵吃完後,起身問剛才說話的士子道。
這幾位顯然與馮道的關係不怎麼樣,聽見楊國振問後,還以為楊國振是要去找馮道的麻煩,忙不地的就將馮道家住哪兒告訴了楊國振,而且不用楊國振問,這幾位就把馮道的家庭情況和做過的好事都告訴了楊國振。
這也讓楊國振恍然大悟,難怪李匡籌能做出這些事情,感情都是馮道在後麵教他啊!
“那多多寫過幾位相公了!”楊國振了解了自己想知道的東西後,笑著起身拱手行禮道。
“無妨無妨……”
吃完後,天色已經有些晚了,楊國振也沒有急著去拜訪馮道,人在那還能跑了不成。
楊國振的那些部屬都駐紮在城外,他自然也要回到城外去,盡管劉仁恭幾番的挽留,他還是不願意住在城內,沒有他在城外安撫,李小虎幾人都鎮不住場子,若是發生了什麼事,他豈不是要後悔不盡了。
第二日早上,就有人把楊國振昨日在城中武庫中所選的那些武器都送到軍營中來,包括二千條槍,五百支弩以及十萬隻左右的箭,還有三百副的明光鎧。
這是楊國振想了許久才想出來的數字,他若是要的多了的話,劉仁恭必然是不會給他的,若是要了少了的多,那他又會後悔。現在看來劉仁恭還是很大方的,除了鎧甲楊國振要了500副而劉仁恭隻給了三百副外,其他的劉仁恭都按照他給的數字撥給了,尤其是五百支的弩,在這個時代簡直可以稱之為大殺器了。
壓送過來的是一位幽州的軍官,楊國振並不認識他,不過楊國振還是連聲道謝,還塞了幾吊錢給他,那軍官受寵若驚,連連推辭,隻是最終在楊國振的一再勸說下,他才收下。
如此一切的準備都差不多了,隻要再把馮道請到就可以出發了。
“再在此休整一日,明日出發!”
…………
“這兒就是馮道的家嗎?”出乎楊國振意料的,雖然馮道先前算是李匡籌的心腹,在幽州也算是位高權重,但是他所住的地方卻並不是如何的豪華奢侈,隻是一間普通的院子而已,看其外觀和普通人家亦差的不多。
在楊國振的示意下一個軍士上前敲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