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坐而論道,分析利弊(1 / 2)

其實這也是楊國振現代的思維在作怪,李克用的大軍雖然驍勇,但他們畢竟都還是人。是人就要吃飯喝水,是人就會累的,不像現代那樣,全機械化的裝備,士兵們能休息的很高。

而且轉進的速度也很快,這個時代即便是全騎兵的隊伍也不可能轉戰四方而不需休整,他們的後勤和體力都沒法子跟上,除非一路劫掠,但那樣在敵境可以,在己方的境內,卻是不可能的。

“那依可道看來……”

幾人商議了一番,最終還是決定以逸待勞,積極備戰,但是絕對不去主動招惹河東軍。

劉守光雖然有心想要讓楊國振出軍,但是這畢竟不是幽州。

所以他隱晦的提了幾次,而楊國振假裝沒聽明白之後,他就不再開口了。

不過楊國振自然不會不知輕重的在這個時候還拿捏,他不出軍是為了以防萬一被河東軍偷襲了。

至於派出去尋找劉仁恭的哨騎,那是一隊隊的不斷從易州城中馳出。

楊國振此刻已經有些感到難受了,因為他沒有地圖,根本不了解易州周邊的地勢。而定州的那副地圖是繪製於幾十年前的時候了,現在破損嚴重已經失去了使用的價值。

更坑爹的是這副地圖也不知道是哪個繪製的,跟畫畫一樣,山川景物都畫了。畫也就算了,而且山都畫的一樣,******太行山跟易州旁邊的小山包能一樣嗎?

楊國振一看就知道是那些士子文人繪製的,中國古代重視儒學,輕視工商百科。那些修習算術的除非自己還有一份儒家弟子的職業,否則必然是遭人鄙視的,同樣的經商的那些掌櫃的統統被叫做“無商不奸!”

他想來也隻有自己想辦法去培養出來一些這方麵的人才出來了。

“楊兵馬,那某就先回去了!”劉守光和單廷圭站起來告辭,楊國振也起身將二人送到門口,就站在門口又寒暄了幾句。

“還請二位放心,某深受郡王提拔之恩,定然不敢有所負也!”楊國振在二人將要離開的時候,突然開口道,表情嚴肅。

二人連連稱是!

孫鶴與馮道二人看劉守光離開了才互相使了個眼色,最終還是馮道上前了一步,壓低了聲音說道:“大人,如今易州兵馬多有不足,這幽州的潰兵恰好駐紮在城內,不如……”

說到此處他的眼中還露出了幾絲期待的神色,就是孫鶴雖然沒說話,但是楊國振分明也從他的臉上看到了期盼。

“哦!”楊國振轉身看了眼馮道笑著調侃道:“可道此言可非君子所為啊!”

“何為君子?何為小人?天予之而不取!此非君子所為,乃懦夫之言也!”馮道還以為楊國振是不好意思對提拔過自己的劉仁恭下手,所以又開口說道:“自古皆成王敗寇,項王雖勇,有史家為其著史,可依某看來,亦不如劉季則被百代也!”

“方今之時,天下大亂,唯非常人能成非常事!況此刻劉仁恭不知所蹤,大人收其兵馬,可與克用一戰,非為己也!為幽州之民也!與君子小人何幹!”馮道不愧是讀書人,這種忘恩負義的事情居然被他說成了利國利民了,楊國振想了一會才開口。

“可道先生,非某不願,實某不能也!”楊國振看了眼兩人,示意二人進屋再說。

“這燕雲是某能坐得穩的麼?暫且不論劉郡王二子,單單便是那元重貴,這些幽州老將能讓某這個資質淺薄的小子坐上那位子麼?到時幽州戰雲一起,不說周邊諸鎮會否乘火打劫,僅是因某一人之私,致使幽州百姓受此劫難就非某能為的!”

“況且你當劉守光他不明白爾等所想麼?某且問上一句,劉守光可是一直住在軍中?”楊國振待到兩人都坐下了後才開口開始解釋道。

“話豈可如此說,若是此番劉仁恭回來了那自然兩說。若是劉仁恭已為河東軍所殺,或為其所擒,豈不是某等的機會來了,燕雲群龍無首,某等正當其時也!”馮道卻沒有被楊國振的一番言辭打動,辯駁道。

“況大人所憂者無非資曆不夠罷了,想當初劉季不過街頭一潑皮,卻敢以天下為己任,況大人此刻若能盡收幽州之兵,繼而橫掃幽州,何人敢不服?何人敢說大人資曆不夠?燕雲之主,兵強馬壯者為之!”

“至於河東,此番其雖能大敗諸軍,而師亦老矣,願否入我河北尚是兩說。若大人能使一員大將守易州,據城以怠其兵,料想河東軍不過徒勞無功罷了!”

楊國振被馮道的一番話,說的啞口無聲,他的那些理由在馮道看來竟是如此荒謬,不過他既然下定了決心當然不會輕易地就改變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