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危機(1 / 2)

跟-我-讀WEN文-XUE學-LOU樓記住哦!

公元1908年9月,清朝新軍的編製達到30萬,而且裝備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北洋軍的戰力總體形成。不僅如此,民間資產階級也開始萌發壯大,雖然還很弱小,但一直視中國為自己傾銷市場、殖民地的列強還是難以容忍此時中國的微小變化,企圖在中國取得更大的利益,《辛醜條約》這個標誌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中國人民帶來極大苦難的條約,再次成為帝國主義剝削中國的工具,列強嚴令清政府對民間資本的控製,通過各種傾銷打壓民族資產階級的發展同時為進一步控製,紛紛加大了在中國境內的駐軍及各戰略要點的控製。

這些舉動,兵部從各地的渠道也多少得到消息,沿海各省包括天津等處,均有兵部公文上報,張瑜自然也對袁世凱進行了彙報。

袁世凱聽完張瑜的報告之後,也詢問了張瑜對這些情報的看法。張瑜也如實回答:“種種跡象表明,各國正在準備出兵,意圖對中國用兵。”

袁世凱沒做回答,也沒反對,最後命令張瑜密切關注,每天向自己彙報。

其實此時袁世凱在權力爭奪上暫處下風,載灃集團開始大力遏製袁世凱勢力的發展,極力將其剝離權力中心,袁勢力擴展之快,讓載灃集團頗為忌憚,頗有與其分庭抗禮之勢。

但畢竟載灃集團當時實際掌握著全國的經濟命脈,對新軍的建設,采取打壓,新軍軍費銳減,同時在朝廷排擠袁世凱,多次要求將袁世凱外派。而且通過與各國公使的私交,通過各國大使施壓,鼓動彈劾袁世凱。

漸漸地,朝廷之上,袁世凱漸漸弱勢,載灃集團逐漸將京師附近新軍全部撤防,天津大沽口等處要塞也都清一色淮軍舊軍,牢牢控製了直隸,而袁世凱的新軍則退卻到山東江淮等地,與此同時,那些中間力量又都開始轉向載灃那邊,袁勢力也在急劇縮小,原來同袁世凱親密無間的官僚都同袁漸行漸遠。

光緒三十四年光緒皇帝,因長期抑鬱寡歡,且一直患有癆瘵痼症,病情日趨惡化,當年九、十月間,慈禧太後亦有咳嗽、肋痛、口渴、舌幹及肢體軟倦無力等症。

不幾日,光緒皇帝病逝,慈禧太後開始不思飲食,翌日午時,太後方飯,忽然暈去,為時甚久。醒後,太後自知末日將至,遂急召載灃,監國攝政王,發布脀旨,賦予攝政王載灃有裁定政事之權。末刻,慈禧太後死於中海儀鸞殿。

作為晚清實際掌權者,慈禧執政期間,始終拒絕改革落後的滿清**的統治體製。在列強紛爭的年代中,不斷製定出賣民族利益的政策,不斷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從而使得中國一步步淪落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國家。同時,慈禧不思強國富民之道,反而將維持統治地位的穩定為第一目標,甚至提出了“量中華之物力,結列強之歡心”的方針。

雖然漢人官僚如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為了恢複中國國力,維護中國利益作出了貢獻,以至於滿清後期出現了中興的起色。然而慈禧作為最高權力責任者,始終拒絕變革拒絕立憲,加倍收刮漢人提高稅收,拒絕取消維持了300年的旗人的俸餉,拒絕立憲。甚至將自己的享樂優先於國家民族利益,挪用北洋水師的軍費建造頤和園。堂堂然說出“寧贈友邦,不予家奴”的辭令。以至於甲午戰敗於日本,簽訂馬關條約,使得中國在列強紛爭的年代中再無中興之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