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古老的華夏修煉體係分為三種,武修、真修、仙修。武修便是古武修煉者,人們常說的‘內煉一口氣,外煉筋骨皮’,所修的是內氣;真修又叫道修,修的是真氣;仙修又叫靈修,所修靈氣最為強大。
這其中的‘仙修’,需要純粹血脈體質的人方可修煉。這種人億萬之中難覓其一。出現這種人之後,沒有仙修前人的導引點化,也是枉然,畢竟修仙之人太少。有幸得遇仙師指點,在他身體成熟的那一刻,猛烈的‘仙修天劫’,還會帶走百分之九十以上修仙者的性命。因此‘修仙者’非常稀有,都是鳳毛麟角,傳說級別的存在。
本故事便是‘上清派’仙醫門門主、仙修大能景尚,在行醫途中,得遇師門苦苦尋覓的、身具仙修最強體質的孩童——秦玉龍、秦玉玲,並將他們帶上仙路人生的精彩故事······。
仲夏的一個清晨,東方剛現魚肚白,太行山深處的一家獨戶大院裏,飛出一男二女三個年輕的身影,直向院落後麵一座東西橫臥的山峰而去。
兩公裏的距離,一路縱越攀升,直達山峰頂部三十五六米高的懸崖之下。三位少年男女臉不紅氣不粗,輕輕踏地,身形飄飄然飛起,直向崖頂。就在他們飛向崖頂的空中,那小女孩兒伸手牽住男孩兒的手,兩人繼前麵女孩之後,輕輕飛上壁立的崖頂之上。接著向東幾個飛縱騰躍,一雙兒女停身在山頂最東邊一塊高大巨石的頂端,女孩在少年臉上甜蜜的親了一口。
男孩子溺愛地看著他說道:“好玲兒,開始修煉吧!”
於是,那少女就飛到高大巨石的南邊,找到了自己與成熟少女並列的修煉之地······。
少年名叫秦玉龍;這個在飛上懸崖時都不忘牽住玉龍手的小女孩兒,就是玉龍的娃娃親媳婦兒——秦玉玲;另外稍顯成熟的女孩就是前幾天玉龍的仙修天劫到來時,以自身純陰靈氣解救玉龍,同時也完成了自我救贖的師姐——王小翠。
他們腳下的這座大山,名叫玉屏山。山頂上充當屏風的懸崖,東西長足有一千三百多米,南北寬度卻隻有十五六米左右,峰頂山石突兀,參差嶙峋。懸崖之下是足有七十度的陡峭山坡,陡坡下行一百七*八十米,逐漸形成幾道坡梁溝壑,漸行漸低漸遠,向南邊玉龍他們家房後的小山包慢慢延伸而去······。整座大山就如一個天然大屏障,聳立於明珠村北 偏東的方向,也難怪叫做玉屏山了!
這座大山說是一座巨大的屏風,也無不可。但細細品味之下,因為此山東西兩端,都分別向南拐了四五十米,然後緩緩降低高度,才轉而向玉龍家房後麵的山包彙聚而去,其實這座大山更像是一個巨大的圈椅······。
少年秦玉龍在那塊巨石之上,麵向東方,右腳抬起,平行向後伸去,腳掌朝天;左腿直立,腳踏巨石;兩臂緩緩前伸,不曲不直,做環抱狀;身體平放,頭部立起、麵向東方、雙目似睜還閉······。那兩位貌似天仙的美少女玲兒小翠兒,也擺出同樣的姿勢,開始了吐納煉氣。
鼻翼張合,檀口薇開,氣息悠長。運轉吐納功法,意念之中,四肢百骸、五髒六腑之內,所有濁氣隨呼氣而排出;天地靈氣,隨吸氣經由五心口鼻納入丹田。
一切仿佛靜止,唯有那悠長深沉的氣息,間歇性呼出一條一尺多長的白色霧氣,在這仲夏最熱的季節,顯得那般不可思議。尤其站在巨石上的那位少年,嘴裏的這股白氣更顯突出。
此時,一輪紅日從遙遠的群山之巔噴薄而出,萬道霞光將世間萬物渲染成亮紅色,那一動不動的三位少年男女,似展翅翱翔的雄鷹剪影,在這漫天霞光裏,畫麵唯美,竟有驚心動魄之勢。
從外表來看,少年玉龍吐納煉氣的剪影,平靜深沉,不動如山。然在其身體內部,靈元已經暴漲到一個臨界點,少年正以強大的控製力,把體內磅礴靈力壓縮再壓縮······。無論是丹田還是奇經八脈、無論十二正經還是十二經筋,包括全身每一個細胞之內,靈元都已經漲滿到了爆點。似乎唯有打破舊的容器,換上一個新的更強更大的,方能緩解體內這般巨大的靈元壓力······。
一百次吐納,五百次吐納、一千次······。外界靈氣在其吐納功法的不斷煉化之中,化作精純的靈元,絲絲縷縷進入體內,不斷增強著修為,更是不斷增強著那股壓力······。
突然,他清秀俊美的麵龐變得漲紅起來,轟然暗響源自他的丹田,震動其神魂,傳遍他的五感六識等等內在世界······。
顧不得體內 酸、脹、酥、麻、痛 等等感受,少年立刻盤坐巨石之上,雙手手心向上,交疊放於小腹前方。運丹田靈氣,遵照仙修至高功法《造化真靈訣》進行大周天運轉,仙靈之氣遊走與奇經八脈、十二正經、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四大神經——焠煉神魂,強健體魄,鞏固修為、鍛造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