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1 / 2)

第13章

三團的前身是由一個連的編製在經過幾任首長多年努力擴編而成的。這個連隊曾光榮地追隨野戰部隊參加過抗美援朝、參加過首都大閱兵、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因此這也是一支有過光榮傳統的、身經百戰的英雄連隊。雖然它的戰鬥曆程並不長,但在這個連隊出來的戰士就是夥頭兵現在也是團級以上的幹部了。八十年代初省軍區領導為延續這支曾有過光榮曆史的連隊而擴編成營,三年後又由營建製成現在的團。當年軍委大裁軍的時候,這支部隊非但沒有縮編沒有解散,反而更擴大了。其主要原因就是原軍區黨委幾個頭頭和現任的幾個頭頭都曾是從該連裏走出來的,組建這個團也是鄺達誌的前任在C軍區召開的軍事會議上倚著老臉力爭而得。

三團的老首長們都曾在這個連流過血,流過汗!有許多戰友都在戰爭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個連也為老首長們留下許多難忘的回憶。換句話說放棄了這個連,就等於放棄了他們的回憶,放棄了他們曾經為之奮鬥過的青春與激昂的歲月。這是他們在有生之年不願見到的。

幾年來他們對這個團的確是愛護有加,平常下達什麼艱巨任務都是讓三團搶先去完成,上麵拔下啥新玩意新裝備都是先下發到三團,等三團玩剩了才輪到其他兄弟部隊。使其他的部隊在羨慕之餘又把鼻子給氣歪了,都是一娘奶大的,可偏偏就有手心厚薄之分,一點辦法也沒有!誰讓軍人隻有服從的權利,而沒有上訴的權利哩?

但三團多年來軍事上並不出奇績,連能正經考上軍校的兵都沒有幾個!曾經好不容易保送上去一個,但很快又被刷下來了,個中原故因成了“軍事秘密”而變得無從得知。所以三團這幾年基本上是被白養著的,這也讓軍區首腦們覺得再這樣下去,是真得要撤去番號了。曾有好事者打過幾個撤番的報告,但被鄺達誌彈壓住了,他是覺得時機還沒到。時機沒到也許是因為他還在這個位置上吧?

為了能使三團脫離繈褓,再次成為軍中骨幹力量,也更是為了應對國際上複雜的日新月異的高科技軍事鬥爭,鄺達誌每年都給這支部隊開小灶,派出優秀的軍校高材生專門下到三團鍛煉個一年半年的。說是鍛煉,其實就是幫戰士們補習文化,灌輸新的國防理念,改變落後麵貌,提高軍隊素質。希望能把這支當年的英雄連培養成具有以高科技練兵為觀念的新時代的英雄團,那樣對其他的兄弟團總算也是一個交待吧?

由此可見軍區的頭頭們對這個團所懷有的深厚感情,真得就象父親對待兒子一般。可是三團就是笨驢推不動磨盤,從沒有象他們所期望的那樣開出豔花,結下金果。大概是溫室裏種不出奇花,籠中的鳥不能高飛的原因?

這次軍區首長分批分組下基層練兵,找適合特種兵條件的人選,他們壓根就沒打算到第三團來!後來還是與鄺達誌一同出來的第一副政委蕭海謀提議說有好幾年沒去老家看過了,不知兵練得咋樣?鄺達誌當即就沒好氣地說:王大炮那個蠢才能培養出啥人來?他手下出不了好兵!說完臉上便一副恨鐵不成鋼的鬱悶情懷。蕭政委和氣地說:這樣說就太難聽了,怎麼講咱們也是從那一口鍋裏爬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