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陽市位於湘省的南部邊緣,與桂黔兩省交界,西、南兩麵都是緊密相連的崇山竣嶺,險峰奇巨高不可攀。山體是岩溶地貌,在古代因沒有發達的工具而無法在此開山通路,所以淩陽與此兩省交界處自古就沒有官道,又因不通水路,故稱之為“天道”,意為絕人之路。古時候的商賈農夫要想從淩陽過界到廣西貴州境內那就得從別處分道通過,這樣要多花去近半個月的時間。所以人們為了節省過境的路程,他們寧願多受累苦,甚至不惜冒摔死的危險也要爬上“天道”。久而久之,這裏也就自然形成了幾條可供翻越的用人工斧鑿出來的石階,素稱“天梯”。在這些險竣的山道中,最有名的便是“太平棧道”,當年太平軍攻打湖南時,有一支偷襲致勝的太平軍便是從這裏的一條“天梯”中打進來的,故而這條“天梯”後被稱為“太平棧道”。
到了二十世紀,特別是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科技手段的飛躍,這裏的陸路交通已變得相當發達。從中國五十年代起,政府不惜花費無數的人力物力和聰明才智將國道、鐵路、橋梁建造在鑿岩穿山的遂道裏、峭壁上。改革開放後,政府又提出“要致富先修路”的經濟口號,在原基礎設施上還修建了高速公路,讓生活在這裏的人們從此告別了幾乎是與世隔絕的年代。當然,過往此地的外地旅客,雖然是座在安全的車內,仍會被腳下深不見底的溝壕幽塹怵得渾身冒著寒氣,禁不住讚歎築路工人的偉大。而那些縱橫交錯地分布在淩陽山間和懸崖上的古道也就隱藏在林木蒿草間而被徹底地荒廢了。隻有當地的有些老山民仍會徇著古道上山采集草藥,一直到有不諳攀爬之術的人在這些大大小小的山中摔死或重傷至殘的消息傳遍至整個淩陽後,又聽說是山上有惡鬼,萬萬爬不得的恐怖鬼故事的添補,從此人們就再也不敢光顧這裏了。天長日久,這些山上還有古道的事就隨著時間的推移給忘卻了,甚至已漸漸地在人們的記憶中淡淡地抹去,成為了曆史。
然而,這條險難的山道在人們心目中好不容易淡淡出鏡,近一年來這裏卻再次成了人們觀注的焦點。有人傳聞在這條古道上現在又有人往此翻越,而且行蹤詭異,總是在夜間於此地翻山越嶺。是什麼原因讓這些人連翻爬老手在白天都不敢隨意翻越的古道而他們卻敢在晚上如此舍生忘死地攀爬呢?
淩陽市公安局獲知舉報,當即派員打了一次伏擊,在山下成功地攔截了一部分人,在嫌犯供述中才搞清楚原來這是一夥倒賣文物的盜墓賊。
公安部門在審訊這夥盜墓賊時,意外地得到他們一份令人難以置信的供詞,在供詞中說他們曾有兩次在暗中發現還有一夥人也在這條古道上運東西,跟他們幹得不同,偶一次模糊聽到他們說好象是罌栗膏。淩陽市公安局禁毒大隊經過長達半年之久的稹密偵察,終於證實了盜墓賊所言不虛。但禁毒大隊的偵察員在實施全程追蹤的任務中,毒販們就在運送過程的中途不知不覺地少了人,讓偵察的警員隻好在人手夠的情況下分兵跟蹤,結果回來都說把人給跟丟了。以至這批毒品到底落在何處不得而知。當淩陽市禁毒大隊得到本市“紅色酒吧”有人販毒的情報後,越級上報給省廳(不知是什麼原因,禁毒大隊竟然沒有通過市局),省廳在得知這一重案情報時,震驚之餘的前省廳主管領導汪必治卻本著“防微杜漸、養虎為患”的政訓,堅決要求立即將之就地解決,斬草除根,以免夜長夢多,讓他們為害更多的人。並將此定為一號大案由省廳親自督辦,同時發出“一號絕殺令”,以求絕不能讓一克毒品在市場流通。然而“一號令”發出後,積極行動的淩陽市禁毒大隊卻如同拳頭打在了棉花上……這股販毒團夥似人間蒸發了,再也沒有他們的任何消息。抓到的也隻是一些蝦兵蝦將,很快就將他們都放了。而淩陽市禁毒大隊的大隊長李向南卻因得了一場莫名其妙的怪病不治身亡,副大隊長肖和也被無端撤職,派到監獄去當一名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