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真實情況(1 / 1)

從隋朝建立科舉製度開始,直到它被取消,科舉就是普通人進入仕途最重要的一條路徑,也變成了讀書人最大的動力所在,所謂學而仕則優。

無論是哪一個朝代,都會有這幾種類型的人參加科舉。第一種,就是像李軒轅這種沒有關係沒有背景之人,希望通過相對公平的考試製度,獲得階層跨越,改變底層命運。這種就是教育改變命運。第二種,就是商人家庭希望借助科舉提升社會地位,畢竟在古代重農抑商環境之下,商人即便是再有錢,社會地位也達不到自身預期,所以他們希望通過科舉考取功名。例如楊洲劉子昂,他也打發其子劉天一來應試。第三種,就是家族已有人在朝廷為官,希望後人能夠延續這一趨勢,保證家族長久不衰。這種家族在幫助子弟為官時,也會提供諸多便利。如前文提及的趙縣令。第四種,則是寒門子弟。雖然這一類型有點權勢與地位,但總覺得差點意思,所以他們也希望通過科舉來獲得更多發展空間。

不管朝代如何變遷,大致是這四類人會來參加科舉,希望通過科舉達到各自的目的。從這裏也能看出,科舉就像是一個利益調配器,需要平衡好各方利益,然後讓整個社會獲得一種相對平衡。

在現代,讀者往往會聽到“寒門難出貴子”這樣的話,意思是指普通人往往難以獲得向上發展。但這種表述卻是有誤差的,因為寒門並不是指底層人,而是上層中權勢相對弱小的群體。這也是今天本章的小課堂所在。

通過分析科舉應試的四類人群,可以看到李軒轅要依靠科舉實現命運改變,其實將要麵臨很多困難。這種困難既有來自同一群體的內部競爭,也有來自外部三個群體的競爭。無論怎麼去看,軒轅要改變命運的概率都是相對較小的。但這就是普通人改變命運需要麵對的情況,所以軒轅並不是指某個人,而是代表某個群體,代表底層人員。

如果軒轅成功進入仕途,那他的路也不是那麼一帆風順的。試想,他能習慣官場那一套嗎?他靠自己奮鬥能往上走嗎?其他人會不會給他中途使絆子……等等。

在這裏說這些,並不是有什麼悲觀意思,而是要提前講清楚軒轅這類普通人會麵對的問題,講清楚普通人要實現逆襲,需要付出很多,需要克服很多,畢竟他們不能靠係統靠外掛,他們隻能靠自己,靠自己接受的教育與學習去改變。

這些問題,我們知道,此時的軒轅與靈兒並不知道,他們天真的認為隻要考上了,一切就好了。他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他們之前沒有接觸過仕途,思維中還有不成熟的地方。但也正是因為他們的不成熟,所以他們的成長才顯得真實,才能代表著普通人。如果凡事都能靠係統外掛去解決,那誰都能成功,幹嘛還需要去學習、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