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舉報背後的經典套路(1 / 2)

周正年的問話對方還沒有回答,另一道聲音就突兀的插進來了:

“誌國,你怎麼在這兒?你這是?”

大家都看向聲音傳過來的方向,說話的人竟然是秦家老爺子。

秦老爺子感受到院兒裏凝重的氣氛,再看看穿著一身製服的孫誌國,對現在的情況有所猜測了。

那位誌國同誌嚴肅的臉上此刻都是詫異和驚喜,幾步走過去握著秦老爺子的手:

“老爺子,您也住在這個院子裏?我要是知道肯定第一時間來看您了,您這幾年還好嗎?

秦老爺子倒是沒有對方那麼激動,也沒有想要在眼下這種場合跟對方寒暄的意思:

“敘舊的事兒先晚點再說吧,先說說你今天這是弄的哪一出?跑我們院子裏來抓人來了?”

說回正事兒,對方又嚴肅了起來:

“老爺子,我們今天是接到群眾舉報,過來調查周家投機倒把這事的!”

秦老爺子聽到調查對象竟然是周家還挺驚訝,直覺反應就是不應該。

大家都在一個院子裏住著,周家人的生活也很規律,基本不可能去搞什麼投機倒把。

反倒更可能是被別人眼紅或者記恨上了才被隨便找個理由舉報了。

所以他直接問了一個關鍵問題:

“那舉報的人有沒有說周家具體是怎麼投機倒把的?”

這個倒不是什麼秘密,所以誌國同誌直接說了:

“對方舉報周家漲價之前大量囤積自行車牟取暴利!”

如果說之前的氣氛是嚴肅緊張,那麼從這句話開始就完全不同了,外人不了解內情,在場的眾人還不清楚嗎?

大量囤積自行車?

這舉報理由也太能胡扯了吧?

有的鄰居還偷偷吐槽起了保衛科的人:

形式搞的這麼大,還以為是周家真的犯什麼大事兒了,嚇得大家都不敢說話了,結果就這事兒。

周正年聽到保衛科把舉報理由公布出來就放心了,如果想用這個理由硬黑自家,最後倒黴的可不隻是自家了。

這個院兒裏不少鄰居都會被拖下水,畢竟‘大量自行車’實際就涉及他們了。

秦老爺子當然也能想明白這其中的關聯,作為其中一員心情馬上就不太好了:

“周家就一輛自行車怎麼能算投機倒把,這明顯就是有人惡意舉報!對方說的大量囤積,應該是把我們院兒裏所有自行車加一塊兒了。”

然後秦老爺子把整個自行車事件完整的說了一遍,包括閻家因為自行車和人打架的事兒也沒有落下。

因為他老人家基本可以確定,舉報的就是閻家人,原因也是明擺著的。所以他故意提起閻家那件事兒也是為了提示孫誌國,舉報人可以鎖定這家了。

人群裏的閻埠貴這會兒已經沒心思看熱鬧了,悄悄給自家人使了眼色,準備先回家去好好審審,究竟是自家哪個人去舉報的?

周正年惦記著廠子裏的周父:

“這位同誌,想必你們現在已經清楚了事情的全部真相,我父親人還在廠子裏,現在可以放他回家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