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一百多天了,楊複恭守不住了,想要去投克用,眾人都同意,於是複恭和楊守亮等人一齊逃向河東,可是走到華州就被節度使韓建抓住了,在狄柳砍了,一代大宦官就這樣死了,他的外宅郎君沒有了主力,當然就土崩瓦解了,昭宗終於打了一場漂亮的戰。符道昭一劍斃六將之事,鳳翔到興元一代流傳著一句話:
飛雁大將軍,誰人敢來拚。
而山東讚從周的是:
山東一條葛,無事莫撩撥。
而敬翔讚德威的是:
墨玉將,正堪誇。護其主,殺敵郎。
傲眉立,何敢欺?振河東,名天下。
閑話少提,且言張浚、孔緯是因為得罪了河東而被罷相的,隨後昭宗用了李溪、徐彥若、崔昭緯、鄭絮等人為相,看官,這個崔昭緯便是當年司空圖聚雅士中的二後生之一的人,那個卜者說他一定會高中的,誰知到還真的是。可是這個人不是好人,乃是一個奸人,此人乃清河人氏,字蘊曜。鄭絮字蘊武,可是當了宰相不久就被崔昭緯排擠出去了,李溪也是被崔昭緯的心腹水部郎中劉崇魯逼出政治舞台的。丞相班子雖然還是以杜讓能為尊,劉崇望、韋昭度兩人雖然資格也很老,可是崔昭緯由於勾結李茂貞、王行瑜等人,所以氣勢比任何一個人都要大。
話說回來,李茂貞攻興元,無非就是想把山南西道這麼一大塊肥肉吃到嘴裏,於是他上表奏請讓他的兒子李繼密為山南西道節度使,昭宗也不是傻得,怎麼可能同意呢?,下令遷茂貞為山南西道節度使,令丞相徐彥若為鳳翔節度使,斷了他的邪念。李茂貞氣得上表說了一些大逆不道的語言,還要挾昭宗,氣得昭宗將他的奏章狠狠的扔下階去,杜讓能撿了起來,看到的無非是一些不肯讓位的語言,他也很生氣,可是一想到,李茂貞地廣兵強,朝廷根本沒有威信和兵權,又能怎麼樣,而且鳳翔離竟是很近,到時候直逼京師不是開玩笑的。於是他看著昭宗,一言不發,昭宗怒道:“朕豈能孱孱坐,任由他人淩笑,天子之威何在?”又道:“杜愛卿素整掉兵馬。”於是杜讓能隻能下去準備好兵馬了,覃王李嗣周為京西招討使。命令一下,就連長安的百姓都知道是不可以的,根本沒可能取勝的。所以他們齊聚在承天門,請杜讓能罷兵,讓能說他自己也不想,但這是天之的命令,百姓們也不聽他的勸解,拿起石頭就扔讓能,讓能隻好先避一避,可是昭宗前幾次討伐諸侯都失利了,這一次他是想挽回天子的威嚴,所以他鐵了心要討伐李茂貞的。
景福二年(公元893年)八月,覃王李嗣周帶著五十四都一共三萬禁軍和王行瑜、李茂貞的會兵在厫厔,禁軍沒有和對方交戰就潰退了,王行瑜、李茂貞帶著部隊直逼京師,吞兵在三橋,昭宗登臨安福門,看到那些受了李茂貞錢銀來煽動百姓叛亂的無賴,群情洶湧,昭宗隻好殺了西門君遂、李固潼、段珝三位主張討伐鳳翔的大臣,其實這些人都是想討好昭宗的,誰知道今天惹禍上身,而且還貶了杜讓能為梧州刺史,因為兵馬都是讓能籌備的,所以最大的反對這除了昭宗就是他了,可是昭宗舍不得殺了這個好丞相,所以想借著貶謫的名義來救他。可是李茂貞和杜讓能有仇,一定要昭宗殺了杜讓能,揚言杜讓能不死就不回去。天下起雨,昭宗握住已經被貶為雷州司戶的杜讓能的手,往日和杜讓能一齊議事的畫麵湧上心頭,讓能對大唐朝忠心耿耿,現在卻成了晁錯,昭宗不願再想了,淚已經濕了他的衣襟了,讓能跪下道:“臣能為陛下而死,此生無憾,望陛下好自為之,廣施仁政,讓能死也是值得。”丞相杜讓能以賣官之罪被殺,這可以說是真的冤枉。當抄家的人來到他的家,除了一點生活用品之外,一點多餘的錢都沒有,昭宗聽後更是心痛,百姓們也為他們的丞相而哭,唯獨崔昭緯一個人開心:
冥冥忠魂歸九泉,十殿下階迎丹臣。
一朝得勢豈能久,鼠首兩端崔昭緯。
李茂貞現在的疆土絕對不可以輕視:歧、隴、涇、原、渭、武、秦、成、階、鳳、邠、寧、慶、衍、鄜、坊、丹、延、梁、洋,一共二十個州,所以說他完全具備了當王的資格,可是隻要和宣武、河東一比起來,他的戰鬥力遠遠不如他們,所以他還是不敢太囂張的,可是京城中的人大多依附著王行瑜和李茂貞,早上昭宗說了些什麼,下午就可以傳到他們的耳朵中。
看官,前文說到朱溫攻朱宣兄弟,未知結果如何?有教是:讒言可畏,一代英雄眠冷墳;樹高惹風,眾令豪傑家破之。欲知何事,請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