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選擇最優最低風險的方案進行手術。

劉麗聽後,自信滿滿:“我想我的手術方案肯定是會被家屬采納的。”

說完,不忘看向蘇黎。

蘇黎也看出劉麗眼底的挑戰。

她根本不懼挑戰,就是覺得醫生自信是好事,但是太過自信是容易出事的。

蘇黎自己也是一個十分自信的人,但她不敢過度自信。

因為她的導師說過,當別人把生命交到你的手中,先不要考慮手術如何百分之百成功,而是要考慮萬一失敗。

這樣的逆向思維,是以患者為中心。

畢竟生命對於每一個人而言,僅此一次。

散會後,蘇黎和劉麗一起去找了病患家屬。

病患家屬聽完之後,瞬間頭大:“怎麼還有兩個選擇呢?”

“一個是保守,一個是根除,你們更傾向於哪個?”劉麗直言。

蘇黎卻道:“以你們母親的身體情況,作為醫生我是更傾向保守的手術方案。”

女家屬聽後,嘟囔一句:“保守手術,以後是不是還得挨一刀啊?”

蘇黎開口:“不一定,要是他後續康複的好,是可以避免的。”

女家屬道:“醫生你這個話,有點模棱兩可?”

蘇黎解釋:“不是模棱兩可,而是要視患者的身體而定。”

女家屬懟了一句:“你這話說了跟沒說似的。”

隨後女家屬看了下身旁的老公:“你的意思呢?”

男家屬皺著眉:“我考慮考慮。”

女家屬卻道:“考慮什麼啊?肯定是選擇根除,不然下次還得挨一刀,不僅你媽受罪,我們全家也跟著受罪。”

聽完老婆的話後,男家屬看了下麵前的兩位醫生。

糾結的伸手撓頭。

蘇黎自然是看出他的為難。

在醫院工作,雖說見慣了生離死別,但是到抉擇的時候,也可以看到人生百態。

家裏但凡有人生病,全家都跟著受罪。

而病房照顧病人的大部分都是女兒為主,除非遇到獨生男,那麼就是兒子為主。

眼前的男家屬就是一個獨生男,對他的老母親可謂是十分的上心。

一直都守在身邊,算是十分有孝心的。

蘇黎之前聽年紀大的同事說過這麼一番話,這生兒子啊,小時候還行,會粘著媽媽,一到叛逆期,幾乎就像躲著,遠離親媽,到了二十多,一心就想往外麵跑,要是結婚了,那就是跟別人的女婿。直到他自己到了不惑之年後,才會開始想到老母親。

而這個也是有條件的,必須是經濟條件不錯的。

換成日子過的不怎麼好的,對待自己老母親也就那樣。

而條件不錯的男性,之所以這個時候會想起老母親,是因為害怕失去。

害怕沒媽了,所以才會開始孝順。

蘇黎當時聽了這句,就一個反應,生孩子養孩子是一件不值得的事。

可能很多人會反駁,生孩子,養孩子也有很多樂趣。

但被孩子氣到吐血,暴走的時候也是日常。

當然也有天使寶寶的存在,但不管如此,生孩子養孩子,最重要還是看孩子的父親是個什麼樣的人。

記得有個主持人說過一句,我認為一個女人最重要的決定,可能不是找什麼工作,不是去哪裏生活,也不是嫁一個什麼樣的男人。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給自己的孩子找一個什麼樣的爸爸。

這句話,蘇黎是很認可的。

因為父親決定家庭氛圍,如何承上啟下,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