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一隻三千塊的鵝(1 / 2)

第二天一早,天剛蒙蒙的亮起來了,汪老太爺就集中了全體人員,來到他的房間,可能是近鄉情更怯吧,汪老太爺首先發言,咱們這次回來的是不是太著急了呢,今天的五屯村並不是當年的渡口村啦,那是雜七雜八的好幾個村子裏的人拚湊的啊,是不是啊。

前幾天,保國請咱們吃飯的時候,他聽到咱們要回村看一看,買點東西給鄉親們的時候,好像就有不同的意見,不過當時咱們都在興頭上,人家保國也沒好意思多說,你還記得保國說的讓咱們到沛縣縣城他的院裏住一陣嗎?李德柱大哥是不是就在縣城啊,為啥不讓咱們直接進村呢,是不是有什麼蹊蹺啊,保國說的也對啊,咱們拉著一車東西回村裏,給誰不給誰啊,給當年在渡口村的舊相識,也沒幾個了,剩下的村民怎麼看咱們啊,大家夥一塊給,人家和咱們非親非故的,不是莫名其妙嗎?

老祖宗不是說嘛,富貴不還鄉,人窮不走親啊,那個進城啊,你小媽叫什麼來著,貴成,大紐波大號叫什麼來著啊。

汪貴成一愣一愣的,老爹怎麼知道大紐波這個外號啊,親家母大號呂桂花,聽保國說,也在縣城照顧德柱叔呢。

汪叔,啥叫大紐波啊,為啥叫我桂花嬸子,大紐波啊,外國名嗎,還怪洋氣的嘞。

紐芬蘭大奶牛懂不懂啊,有啥特點啊,你這個畜牧業高材生。

李進城仔細想了想,好像就是產奶多了,沒啥特殊的啊。

龍潭拍了李進城後腦勺,傻小子,波大啊。

好了,好了別吵吵了,先到縣城裏,看看德柱大哥吧,了解一下情況,再回村。

進城啊,讓你那個合夥人,李季平到縣城裏來一趟吧,咱們請他吃個飯,聊一聊投資入股的事情。

好的,好的,我立刻聯係他,那就直接去沛縣縣城吧,我給桂花嬸子打個電話,今天就在家裏吃吧。

胡亂了吃了點豆腐腦,油條,五個人就上路了,越往淮北深入,大大小小的河流也越來越多,都不寬,水流也不多,但是很有特點的東手西北東南走向,明明離著北邊的黃河更近,卻都齊刷刷的不遠萬裏的彙入淮河,也形成了相對肥沃平坦的黃淮平原。

看著周邊的風景,一排排新建的工廠房屋,農田大棚,汪兆龍感慨頗深,當年他曾經就被借調到黃泛區農場的基建部門蓋糧倉,修水壩,當年他們公社出壯勞力加上他這個懂得建築的高材生,到了冬春兩季就南下,幹活,當時的外借條件很難的,在渡口公社的工分和口糧照樣發放,在黃泛區農場的口糧,工錢更是發的及時,人家還給膠底鞋,布票,肉票,魚票,所以說大家夥都希望被選上到農場去幹活,汪兆龍是必須的,帶著他,幹活又好又快,他總是腦子比別人激靈的很,知識就是力量嘛。

李德柱,汪兆龍,還有一個李新業老大哥,就是他們三個帶著屯子裏的人,割了秋就南下在農場幹上三個月,等到回家過年的時候就帶著各種布鞋,棉布,肉,魚生產隊的騾子車拉著,他們在後邊一陣小跑跟著,家裏的老婆孩子,都在等著呢,那種期待和幸福,油然而生的向心力,至今都難以忘懷啊,聽到汪兆龍講述的以前的故事,龍潭問道,爺爺為啥馱著那麼遠回老家,回到縣城裏買不可以嗎?

你這孩子不知道啊,當年是有糧票布票的,安徽發的布票,山東就不能用的,有的兩個縣的票證都互不相認,你得給了人家布票再給人家錢,人家才會給你扯花布,那時候和現在不一樣,生產的商品少啊,一個縣城才有一個像樣的供銷社,哪像你們現在這麼幸福啊,想要什麼東西去大超市隨便拿啊。

你快看,快看那個水塔,高高的水塔,就是我當年參加設計的,那時候沒有吊車啊,是我們用橋杆子,一塊青石塊,一桶水泥吊上去的,沒想到他還在呢,汪兆龍看的熱淚盈眶,當年的黃泛區,一片狼藉,野狗狐狸出沒的地方,早就已經成了良田萬頃了,玉米地,蔬菜地,樹林鋪在大地上,完全沒有當年走幾步就陷到地裏去的那種無奈和狼狽了,從建國後,到6070年代,再到後來新世紀,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解決了困擾中原地區幾千年的難題啊,真的很不容易啊,難能可貴的奇跡啊,那是我的青春啊,看著滿眼熱淚的汪兆龍,可能除了汪奶奶別人很難感同身受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情啊。

又往北走了大概一百多公裏,道路越發的破落,坑坑窪窪的,旁邊的村莊也是略顯蕭瑟的樣子,汪貴成知道進入魯豫皖蘇交界地點了,這片古稱為淮海地區的神奇土地上自古以來就是出大人物的地方,比如劉邦了,朱元璋啦,都是響當當的大人物啊,喝酒論斤啊,喝完酒就創業啊,攔都攔不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