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往事(1 / 3)

夜風微起,帶來了些許涼意。

“道長可能看出我今年多大了?”

呂子昂一臉深意的問道。

李承道心中疑惑,怎麼問出這麼奇怪的問題。

多大了?看起來也就二三十歲的樣子呐。

轉念一想就覺得不對,要是真那麼簡單的話何必再多此一問。

遂有些遲疑的開口道:“四十多歲?”

“嗬嗬嗬……道長這可猜錯了。”

不過他也沒賣關子直接說了出來。

“要是所記不差,我如今已經活了兩個甲子有餘了。”

什麼!

兩個甲子!

一百二十來歲了!

雖然心中有了些準備了,但聽到這樣的答案李承道心中還是一驚。

呂子昂的容貌看起來頂天也就剛到三十的樣子,沒有絲毫老態,不僅外貌如此,就連神態和眼神也都是溫淳如玉、清淡如水,沒有任何曆盡歲月滄桑的疲態。

“這……真看不出來,夫子不僅是身體沒有衰老,就連神魂也沒有怎麼衰老,讓人實在分辨不出來。”

李承道隨口胡扯的回了句,他現在哪裏能看到什麼神魂,不過是下意識的不想露了怯罷了,但也不能說錯,因為呂子昂確實由裏到外都沒有什麼衰老滄桑的感覺。

“哈哈…沒想到竟能騙得過道長的法眼。”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李承道十分好奇呂子昂身上發生了什麼事,便開口催促道:“夫子就不要再吊貧道胃口了。”

“那好,老夫就不賣關子了,此事可就要從頭說起了……”

雖然這聲老夫聽著有些許違和之感,但並不妨礙李承道深深地沉浸到呂子昂的講述之中。

原來呂子昂生於書香門第,以詩書傳家,到了他這一代已經有些沒落,但也是總是衣食無憂的。

而他也從小生的聰慧,對讀書什麼的學的極快,這也讓家族對他寄予厚望,期望他能學有所成使家族中興,於是就對他管教的非常嚴厲,整日就是以書為伴。

一直到弱冠之年,呂子昂已經是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並且他博覽群書又經名師指導,二十年如一日苦讀可謂是學究天人,融會貫通之下對儒家的中心思想有了自己的認識,可以說有了自己“理”的雛形。

及此學問終有所成,也是這年家族終於放他去科考,準備一鳴驚人。

在講這些的中間還給李承道把大亓曆史和組成結構稍微科普了一下,大亓立國已經有四百多年了,社會結構和原來世界的宋朝差不太多,隻是多了些江湖軼事,科舉什麼的也都大同小異。

而呂子昂也是不負眾望第一次便連得小三元名聲大噪,而後鄉試又是一舉奪得解元一時風頭無倆,連帶的家族也是水漲船高,每日來訪的人絡繹不絕,來談什麼的都有,各處詩會都會發來邀請,而他還不得不去。

再然後便是進京趕考會試,為了提前適應京城環境他提前大半年就起身去往京城了。

連中小三元而後又中鄉試解元,他的名頭自然也已經傳到了京城,等到了京城各種聚會詩社又是紛遝至來,搞得他不勝其煩,最後以備考為名搬到了城郊一處古宅中這才稍稍躲過一些應酬。

“而後便是在那處古宅中我遇到了她。”

呂子昂聲音低沉,語氣平淡,但還是掩蓋不住話語間的懷念,嘴角也不由得微微翹了起來。

“當時家族的前程壓在我身上,周圍的恭維稱讚之聲捧的太高,讓我不能失敗。於是我便閉門苦讀,不做他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