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來,時間匆匆,不覺間距離李承道來到這個世界已經過去了三個來月的時間了。
這三個月間李承道完全的沉浸在對修行的探索之中很少外出,林家村的村民們在這幾個月間裏也都和李承道熟絡了起來。
村民們都知道李道長醫術高明,比村裏的半吊子老言強的多了。剛開始的時候還不敢去打擾李承道,後來慢慢的熟了之後才發現李道長平易近人沒什麼架子,便有人壯著膽子去求了一次,沒想到李道長欣然答應了。
此後村裏的村民也都膽大了起來,有了傷病也不再去找老言,而是直接找李承道來看。在村民眼中李承道可是有起死回生的手段,雖然看著年輕可比老言強的多了。
而李承道也來者不拒,除了能實踐自己的醫術還能借此觀察兩個世界的人經絡穴位有沒有什麼不同的。
幾個月的行醫看病最後得出結論,並沒有什麼不同,可以說完全一樣。
李承道知道自己不可能在林家村待多久,自己一走不要緊,關鍵是他和村裏的醫者老言探討過,發現老言的醫術確實不靠譜,全都是憑著經驗和幾個死方子在那裏治病,通常都是該好的不用看也能好,好不了的老言治了也白費,更有甚者還會起到反作用,隻有個別的是剛好對症,是治好的。
這事放在李承道心中就像一塊石頭一樣,硌得慌。他想了許久終於決定稍微給老言普及一下基本的醫理,不求他醫術突飛猛進,隻求他用藥的時候謹慎一點。
這是他找了個機會和老村長還有老言說了一下,倆人聽到異常高興,甚至顯得有些亢奮。尤其是老言,差點就要當場給李承道跪下了,好說歹說終於給攔了下來,把李承道也是給驚了一身冷汗。
雖然在這裏待了幾個月了,可是他還是沒有習慣古人的價值觀。
不過考慮到老言年齡已經不小了,三人商量了一番最後決定讓東子、林正興還有老言的兒子這三個人一起來學習。
老言的兒子自不用說,雖然老言也醫術不精,但自小耳濡目染也略知一二。林正興經常進山采藥,對各種常見草藥都很熟悉,接觸久了也略通藥理。而東子則純粹是湊數的,多一個人多一份希望麼,當然三個都學會了老村長自然更加開心。
於是每次修行閑暇之時李承道都會給三人講解基礎中醫醫理還有一些現代西醫的基本常識,每次給人看病的時候也都會把三人帶在身旁一邊看病一邊講解。
讓人驚訝的是三人之中反而是東子接受的比較快理解的比較透徹,林正興和老言兒子雖然也可圈可點,但也就那樣了,這麼短的時間也不可能成為什麼名醫,不過老村長還是很高興的,每日都會過來或是帶點這或是送點那,可見他的滿意程度。
這也是李承道的慣性思維導致的,要知道生產技術和受教育程度這麼低下的封建社會醫術可不是想學就能學的,基本上除了朝廷辦的學堂之外,民間傳承都是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就林正興他們接受了李承道三個月的傾囊相授耳提麵命之後的水平,在這裏完全算得上一個合格的大夫了。
“啪!”
祠堂院中李承道合身收拳緩緩吐出了一口氣,他此時拳腳已經今非昔比,舉手投足之間勁力十足,就算是一套普通的養生拳法也是威勢十足,這還是他收著力道的結果。
在邊上觀看的東子見到李承道練拳結束立馬拍手叫好,李承道看到興奮的東子無奈的一笑。
熟悉之後的東子和陌生的東子完全是兩個人的感覺,熟悉之前的東子給人內向害羞的大男孩的感覺,而一但熟悉之後立馬就會化身話嘮,簡直判若倆人。
“李大哥好厲害!”
東子高興的湊了過來,開始嘰嘰喳喳的說了起來。
東子很聰明,學什麼都很快,但他對醫術其實並不是很感興趣,反而是對武功非常的向往。沒事就來祠堂聽李承道講些故事,熟悉了之後他便徹底放開了,偶爾看過李承道練拳便纏著他想要拜師,求李承道教他功夫。
李承道沒有答應,但也沒有拒絕,每次練拳他也沒有刻意避開眾人的意思,隻不過是一套養生的拳法他心中也沒有很在意。
這段時間他早就摸清了東子是什麼性格,他是個很心善的孩子,總是以最大的善意去看待他人,但他的心也埋的很深,不會輕易表達,是一個慢熱型的人,但是隻要認可了誰立馬就會全心全意的對你。
東子在他耳邊嘰嘰喳喳說著各種趣事也隻是單純的想跟他分享,李承道早已經習慣了也不怎麼在意,自顧自的做著自己的事情。
而東子則就圍著他周圍打轉。
“李大哥你要出去麼?”
看到李承道要出去的樣子東子立馬就好奇的問了出來,李承道平常很少出去,甚至很少離開祠堂,所以東子立馬就來了興趣。
想去…
隻不過李承道一句話就讓東子蔫了下來。
“昨日教你的經絡穴位都記住了麼?拳法今日練了麼?”
“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