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停雨歇,雲散日出。
陰間的風雲變動並沒有影響到陽世之人,東沂縣城還是和往常一樣漸漸蘇醒了過來。
也不知是因為昨日大雨的影響還是錯覺什麼的,今天的的東沂縣城顯得格外的熱鬧,人們起來的也格外的早。
當李承道從城隍廟中出來的時候正好看見這番熱鬧的情景,他還詫異了一下。他與城隍的交流並沒有廢了多少時間,沒想到這麼早就已經有這麼多人出來忙碌了。不過好在他出來的時候注意隱匿了身形,並沒有被人撞到。
找了個不顯眼的地方悄悄的顯出身形,隨即自然而然的融入到了人流之中。隨著人潮隨便找了個小攤解決了一下早飯,然後便往自己住的地方走去。
他不打算在這裏多做停留,準備回去收拾一下即刻就起身離開,既有幾分逃避的意味,另外也是真的該走了。
他本來就沒準備在這裏多待,隻不過是因為自己惹出的亂子不能就此離去。而現在一切可以算是都結束了,陰司他也甩手給了城隍全權負責,就沒有再停留的必要了,至於走的這麼急還真是因為他有幾分心虛所致。
打定了主意李承道便利索的收拾好了自己本就不多的行李,其實他回不回去都無所謂,重要的東西他基本上都是隨身攜帶的,放在住處的也就是這幾天在城中買的些小玩意。這是之前他的一些小心思,以便情況惡化可以直接抽身而去。現在他雖然想著早點離開,但也不在乎這一小會兒,回去一趟也無妨。
就這樣收拾完行李,退了房間,中間耽擱了不到一個時辰李承道便已經來到了城門之處。不過並不是來時的那個城門,而是開在另一個方向的城門。
這東沂縣南北隻有一條大道,他不可能往回走回頭路,從正門出又得繞一大截,屬於是自找麻煩,於是便從另一個方向的小城門出,這個方向也正好是他下一個目的地的方向。
其實李承道本來也沒什麼確定的目標,起初他的打算隨便遊蕩,走到哪算哪,先熟悉熟悉大亓的情況再說。現在有了呂夫子的遊記,上邊記載了一個地方他感覺可能會有收獲,而且正好離此地也不是很遠,就暫時定為了此行的階段目標。
東沂縣他本就沒打算多待,稍微熟悉一下這個世界的世俗社會他就會啟程,若不是城隍陰司的事情耽擱,以他的腳力,此時他說不定已經快到目的地了呢。
出了城門,來往的行人雖然不多但也是絡繹不絕,回身看了看不同於正門,略顯低舊的小城樓,李承道輕呼一口氣,隨即轉身向著遠處的大道離去。
……
一條不算很大的“大道”從遠方蔓延而來,蜿蜒曲折的拐進了幾個山包組成的小山坳之中。在路即將消失的地方,則矗立著一個破舊草棚子,幾根舊木頭一片破草席,竟然撐起了一塊不小的地方。
而就是在這破草棚子內竟然三三兩兩的坐了不少人。
熱氣騰升,人聲嘈雜,竟顯出幾分熱鬧的氣象。
此地為兩縣交接之處,又是唯一官道的必經之地,所以往來行人客商都得從此處經過。再往前走便會進入一段不短的山路之中,雖說不是很難走,但也說不上好走。因此許多人都會在這個坳口暫停一下歇歇腳,好為即將到來的山路恢複一些體力,久而久之到了這裏歇歇腳便成了一種慣例。
然而不知從何時起這裏就立起了一個破草棚子,也不知道是誰立的,可能是碰巧有人在此遇到大雨臨時搭起來的,又或者別的什麼。過往的人們並不關心這些,隻是高興有遮擋風雨的地方,樂得如此。
再往後草棚子塌過、重建過、被來往的陌生人擴建過,大體的總維持一定的規模。甚至有人還在此開了個茶館,說是茶館其實也就是提供些熱水,裏邊扔些便宜茶葉罷了。
這裏荒郊野外,沒人管轄,地處偏僻,賣些茶水的生意沒多少利潤,也不值得人們爭搶,一般也沒什麼人鬧事,所以小茶館也開的愜意,除非是自己不想幹了。來來往往的,小茶館換了不少主人,但這個包棚子卻一直矗立在此處為過往的行人提供著庇護。
人們在此吹牛聊天、打探消息,也算有了幾分熱鬧的跡象,若是照這樣繼續發展下去,說不定此地慢慢會變成一個集市,再往後說不定還會成為一個小鎮、小縣、最後或許還能建起一座城來。
以後得事情誰知道呢!
都不是此時哄鬧的人群要考慮的。
在草棚子內鬧哄的時候,官道之上又有一道人影出現在了遠處。
人影顯出幾分悠然之色,和普通行人來往匆匆的神色不同,此人不疾不徐,淡定而從容。
隻不過來人的速度卻有幾分奇怪,看似在慢悠悠的往前走,卻在眨眼之間便已經來到了近前,而草棚子內卻沒有一人注意到這詭異的一幕。
來人顯然也看到了路邊的破草棚子,看他的樣子好像並沒有停下來休息的意思,隻是在經過的時候聽到了草棚子內傳來的笑鬧之聲時,這才神情微動,停下了腳步,回身往破草棚子內走去。
“咯吱”
突兀的開門聲讓談笑的眾人徒然一靜,都下意識的往門口看去。發現門口站著一個二十來歲,文弱秀氣的青年。那青年突然被一屋子的人盯著也沒有絲毫慌亂,而是坦然自若的掃視了一下左右,然後信步往一處空座處走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