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旨意裏明明白白說了獻俘,那俘虜當然是一定要帶的。不過將8萬人全部帶上是不可能的,那樣的話俘虜的人數還要遠遠多過了還京的明軍,一路上的吃住行和安全都是問題,而且也會給京師那邊帶來不少麻煩。
因此王銳與眾人商議了一番之後,最後決定隻押解蒙古軍的親貴大將以及三千軍士還京,獻俘闕下。餘者則仍然留在大同,等待進一步處置的新的旨意。
隨後,他命聶楓趁夜入代王府,宣讀了聖旨,將朱傳火齊秘密鎖拿。卻並未抄家,連所有的家人也是一概未動。隻是仍令崔堅繼續封鎖王府,嚴禁一切人等隨意出入,待皇上的審問有了最終的結果後再行論處。
此時大同這裏的善後工作已全部完成,最初秘密入晉的目的也圓滿達到。
大同府之戰打得驚天動地,而且已經過去了這麼些時日,別說是山西了,整個大明都已知道,晉王和沈王又豈有不知之理?其實當王銳與蒙古大軍在大同城下激戰正酣時,這兩位王爺就早得到了回報。
二人也都是聰明之輩,一聽到王銳竟悄無聲息地突然出現在大同府的消息,立刻就意識到他是為了紙幣一事而來,矛頭卻是直指他們三位藩王。因為大同府是山西的東北門戶,所以才首當其衝,代王和常家也應該是其首先要對付的目標。
自那之後,晉王和沈王就將注意力全部放在了大同府,時刻關注著那裏局勢的每一絲變化。他們二人的內心裏也著實希望蒙古大軍能夠攻破大同城,殺死王銳,替他們解決了這個強敵和心腹大患。
可結果卻事與願違,先是常書欣父子栽了進去、代王的一係列計策都接連受挫,被迫龜縮在了王府裏,緊接著龍虎衛和10萬明軍有如神兵天降一般,給已遭受重創的蒙古大軍致命一擊。連虎墩兔憨都未能幸免,斃命於月虜崖下。然後就是代王勾結蒙古人的奸謀敗露,王府都被內衛、龍虎衛控製起來。
這一樁樁一件件消息接連傳到晉王和沈王處,令兩位王爺不斷心驚肉跳,並且徹底傻了眼。二人各自倒吸一口涼氣,這才意識到了王銳遠比他們想象的更加可怕和強大。
憑心而論,他們自思就算是與代王易地而處,也不可能比其做得更好了。天時、地利、人和盡在掌握,而且還有20萬蒙古大軍的配合。如此也沒能奈何得了王銳分毫,最終仍免不了一敗塗地,這樣的對手恐怕已經不能用可怕來形容,又如何與之相抗?現下他已然成功掃除了第一個目標,接下來又將如何對付自己?
就在兩位王爺驚疑不定的時候,常書欣寫的書信到了喬、曹二人的手裏。他們二人也不敢隱瞞,看過後又將書信分別呈給了晉王和沈王。
常書欣在信上說得言簡意賅,言明威國公此番的確是奉了密旨,專為紙幣之事而來。他們三人所想的那妙計其實早已經被國公爺識破,他這一次來山西自然是早做了充分的準備。
自己不自量力,想借蒙古大軍犯境之機“獵殺”大明銀元,結果卻一敗塗地,偷雞不成反蝕把米。代王更是鬼迷心竅,妄圖勾結蒙古人來對付國公爺,眼下已是奸謀敗露、身敗名裂。威國公已將此事上奏皇帝,相信很快便會有旨意下來。
念在三人是多年好友的份上,他才誠心勸告喬、曹二人莫再妄圖與威國公作對,否則必然是失敗的下場,搞不好還會身敗名裂,甚至賠上身家性命!他隻能言盡於此,何去何從還需二人自己拿主意。
晉王和沈王看罷書信,不禁各自緊皺眉頭沉默不語。信上雖然隻字沒提他們二人,但實際上卻全是說給他們聽的。其中清楚無誤地傳達了王銳給他二人的信息,那就是給他們一個主動服輸的機會。若是他們二位王爺仍存有僥幸的幻想,那朱傳火齊就是二人的榜樣!
二人知道王銳已經是很給他們留下顏麵了,通過常書欣之口勸告喬、曹二人,其實是在提醒他們不要再做不智之舉。
因此二人私下裏一交換了一下意見之後,決定還是暫且忍耐,等待合適的時機再做道理。兩人計議已定,隨即將意思明確告之了喬、曹二人。
第二天,喬、曹兩家名下的票號就開始向彙通銀行在兩地的分號還貸。短短的兩天之內,兩家已經連本帶利將所有的貸款全部還清。這當然意味著他們已是主動服輸放棄了,手裏沒有了充足的大明銀元,自然就不可能再實行原來的“獵殺”計劃。
經過這麼一折騰,兩位王爺和喬、曹兩家白白賠上了巨額的利息,彙通銀行則是暴賺了一筆。所謂成王敗寇,這也是失敗者應付出的代價。
王銳聞報後也不禁暗暗鬆了口氣,不戰而屈人之兵,上之上者也!眼下能兵不血刃地解決了大明銀元之事,此行的目的可說是已然圓滿,而且還有意外收獲,大到自己事先無論如何也沒想到。比如說擊斃虎墩兔憨、殲滅了20萬蒙古大軍;幾乎是白揀了6個潛力巨大無比的煤礦,常書欣還白白奉送了2000萬大明銀元的資金;另外就是摟草打兔子,捎帶著扳倒了朱傳火齊;最後是又收得了一位絕色傾城、武藝超絕的夫人,乃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巾幗英雄紅娘子。
這幾件事哪一件單拿出來都足以讓他笑歪了嘴,現下卻是一並完成,就算是最貪婪的人,恐怕也隻能說是心滿意足。王銳認為自己一向不貪心,所以自然是滿意得緊了。
終於,一切準備工作都已妥當。這一日,王銳率領了龍虎衛和1萬明軍,押解著3000俘虜,大軍開拔還京。
大同城內萬人空巷,數十萬百姓自發地湧到城外相送,隊伍一直綿延到20裏開外,場麵可稱得上是宏大之極。光是萬民傘,王銳就收了幾十車之多。能讓一城百姓如此相待,雖不敢說絕後,但肯定是空前的了。
王銳也算是見慣了大場麵的,可看到此情此景仍是忍不住感慨萬千,回想起自己在大同的日日夜夜和驚心動魄的經曆,他忽然間感到如在夢裏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