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王銳的陰招(下)(1 / 2)

沒多長時間的功夫,錢龍錫、李國普、劉鴻訓、溫體仁、周延儒等閣臣已然奉旨來到了乾清宮,同來的自然還有主掌都察院的左都禦史劉宗周。

都察院的權力可是不小,乃是大明朝最高的監察、彈劾及建議機關。洪武十五年時,老朱同誌改前代所設禦史台為都察院,長官為左、右都禦史,下設副都禦史、僉都禦史。又依十三道,分設監察禦史,巡按州縣,專事官吏的考察、舉劾。

都禦史為都察院的長官,相當於漢、唐的禦史大夫,副都禦史則相當於禦史中丞,僉都禦史則與侍禦史仿佛,三者都是主領或分領院務的長官。

監察禦史則為都察院直接行使監察權的骨幹專職官吏。既受都察院的管轄,又可以不受都察院的統製而獨立行事,有事可單獨進奏天子。至於派遣充任巡按者,則代天子巡狩,權力更崇重。

都禦史的職權總的是“糾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為天子耳目風紀之司”。

具體可分:“凡大臣奸邪、小人構黨,作威福亂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貪冒壞官記者,劾”;“凡學術不正,上書陳言變亂成憲、希進用者,劾”,以上三項為糾彈權。

“遇朝覲,考察,同吏部司賢否陟黜。”此為監試權;“大獄重囚會鞫於外朝,偕刑部、大理讞平之。”此為司法權;“其奉敕內地,拊循外地,各專其敕行事。”此為臨時派遣等等,其權力之大可見一斑。

當初天啟皇帝朱由校就曾經想讓王銳來當這個左都禦史,而王銳十分清楚老魏一夥對這一職位是誌在必得,因此堅辭不受,最終被封為威武侯,並得到了龍驤衛的指揮權。

這也是老魏一生之中做的最後悔的一件事情,如果他早知道後來的結局,當初還不如讓王銳去當左都禦史了。以他的資曆和在官場上的稚嫩,想要坐住那個位子都十分困難,就更別提能有什麼作為了。而且那時內外廷都在老魏的控製之下,王銳就算如何折騰也很難翻出他的手掌心。

而龍虎衛在當時則正好是老魏一夥勢力的“死角”,王銳卻如魚得水,借著這個機會羽翼漸豐,直到能夠和老魏分庭抗禮,並最終一舉剪除了閹黨。

老魏為此腸子都悔青了,不過當時誰又能想到王銳可以將一支“戲子兵”調教成天下無敵的勁銳之師呢?

眼下這左都禦史一職乃是由劉宗周擔任,此人也是來頭不小,字起東,別號念台,浙江山陰人,因講學於山陰蕺山,學者稱蕺山先生。

他是萬曆二十九年的進士,為人清廉正直,操守甚嚴,敢於抗疏直言,屢遭貶謫,不改其誌。

原來曆史上的劉宗周從政時間很短,多半生從事於講學育人,故其弟子遍天下,其中最有名的便是黃宗羲、陳確、祝淵、張履祥等。他的著作頗富,有《劉蕺山集》十七卷,及《劉子全書》、《周易古文鈔》、《論語學案》、《聖學宗要》等,堪稱為宋明道學史上裏程碑式的人物和有明三百年學術之殿軍!

現下他剛剛擢升為左都禦史不久,但已是數次言辭激烈地上書,令小皇帝頗感到有些頭痛。因此他盡管手裏已拿到了王銳準備好的“法寶”,但看到劉宗周一臉包黑子的模樣鐵麵無私地往那裏一站,心下仍是感到有些發虛。

見禮賜座後,朱由檢率先微笑開口說道:“眾為卿家可能已經聽說了謠言吧?嗬嗬,朕這不是好端端的麼?又哪裏受半點傷了?還望諸位能以身表率,並安撫群臣,切莫隨意聽信謠言才是!”

幾位閣臣自是早就聽到了流言,那幾撥來探聽虛實的人實際上就是他們所派。自從昨日後他們幾個就再也沒能見到皇帝,因此心中著實惴惴。適才聽到傳旨時已是心中大喜,此刻親眼看到皇帝安然無恙,各自都長舒了口氣。

聽了朱由檢的話,幾個人互相對視了一眼,周延儒當先欠身笑道:“皇上放心,像那等無稽傳言臣等怎會相信?不過其中既然牽扯到了龍體安危,微臣等仍不免有些擔心罷了。眼下既已親眼看到龍體無恙,待下去後自當駁斥謠言,令群臣安心辦差!”

他這話也是其他幾位閣臣的心聲,眾人對皇帝和王銳都很了解,打死亦難相信威國公竟能拉著皇帝去風月場點什麼花魁,這等所為如果換成天啟皇帝和老魏還差不多。

朱由檢心中暗暗一笑,點了點頭說道:“如此最好,諸卿俱是朕的肱股之臣,自當身為表率,替朕分憂!”

周延儒等人連忙躬身應是,劉宗周卻不聲不響地起身跪下,麵無表情地開口說道:“啟奏聖上,臣有本要奏!”

朱由檢心說這就來了,表麵上卻絲毫不露異狀,笑吟吟地點頭說道:“劉愛卿有何事?但說無妨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