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上各搭載了戰兵民夫數千,其中最龐大的一艘,舟身長二百餘丈,上有兵馬過萬。
如此多的戰船,一般的靈獸也不敢輕易靠近。
船隊主將是一名後天七層的武者,大梁旁支宗室出身。
大梁皇帝和他那位庶出的姑姑並不熟,有記憶以來就見過兩次麵。
一次是先皇六十大壽,他跟著當時還是太子的父親見了不少宮人。
第二次是姑姑出嫁的時候,他作為皇太孫跟著遠遠看了一眼。
說是素昧平生都不為過,哪裏有什麼感情。
對大寧的國土和子民,他也絲毫不感興趣。
澄水太寬廣了,寬廣到足以斷絕一切君王對開疆拓土的渴望。
相比於不切實際的占領別國,他更想要趁機掠奪一些財寶。
由於大旱和戰爭,邊境的貿易收入減少,這不失為一個彌補損失的辦法。
大寧內亂而大梁實力雄厚,這可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
至於梁國世代修好,在他眼中不值一提。
就算大寧僥幸緩過勁來,隔著澄水也不可能前來報複。
到時候必定是息事寧人,順便重新聯姻以示善意。
主將受了陛下口諭,務必以保全實力為要。可以助大寧平叛,但不能損失過多將士。
至於能掠來多少財寶,就全看他自己的了。隻要讓皇帝滿意,加官進爵都不是事。
大寧這邊,也派了上萬大軍前來迎接。
雖然大部分軍隊都投入了南方的戰場,但還是要多湊一些人壯壯聲勢。
祁安郡城外五裏,數十人騎著駿馬,雙方身後是黑壓壓的大軍。
這是北境受旱六郡之一,郊外已經黃塵漫漫,沒有人煙。
大寧領頭的是一名後天六層的公公,在宮中修為僅次於皇帝的貼身大太監。
梁國將領見來者是個閹人,心中頓時有些不喜,但也沒有立即發作。
直到看見大寧的萬餘所謂軍隊,隻有前麵的盔甲還算光鮮。陣中大部分人衣衫襤褸,老弱不堪,不由得發出幾聲嗤笑。
老太監今年六十有餘,是當初和天順帝同時進宮的老人。
社稷蒙難至此,連迎接鄰國的軍容都萎靡不振,他心中不免戚戚然。
梁國眾人交頭接耳,譏笑了一番後,主將這才讓他們安靜下來,派兵遞交文書。
所幸陛下早已料到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叫他不要動怒,以委曲求全為上。
大寧這棟破房子,已經經不起更多的風浪了。
文書驗訖,太監拿出準備好的憑證,這可以讓梁國大軍在官道上通行無阻。
那名後天八層的梁國將領卻一甩馬鞭,大軍開拔就要進城。
老太監不明所以,連忙派人追去聞訊。
得知對方要進城駐紮,語氣十分強硬,頓時把手中印章往地上狠狠一砸。
但想起陛下囑托,又頹然地倒在馬背上。
心中掙紮半天,最終還是同意了對方的要求。此時梁軍已經在城下叫門,仿佛一言不合就要強登。
第二日,梁國數萬大軍離開郡城,舍了這股弱旅,徑直朝大寧腹心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