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七少遇到對手(1 / 1)

上次聊了人性寫作和情節寫作。

這次聊聊情節寫作中的角色安排。

情節寫作,看重的是驚心動魄的情節設計。

情節就是理清人與人之間,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再用一條關係線,把零碎的事件串起來,串成一個有因果邏輯關係的故事。

那要理清哪些人之間的關係呢?

也就是說應該安排哪些角色呢?一般會有以下八種:

1、主人公

主人公是指故事中的主角和視角人物,能引起讀者共鳴,為你歡喜為你憂,共同感受到喜怒哀樂,並圍繞主角設計情節的發展。

2、導師

導師就是促使主角實現目標,通常以主角的引領人或軍師出現,能做主角沒能力做的事。

有則《張良拾鞋》的典故:

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傳給張良一本奇書《太公兵法》。

張良仔細研讀後,幫助劉邦創立了漢室。

這位老人扮演的就是”導師“的角色。

3、環境人

環境人,就是把社會環境人格化,要求主角去完成一個目標。

例如,一個小夥,被父親要求棄醫從文,才讓他繼承遺產。

這個父親就是“環境人。”

4、襯托人

襯托人,這個角色唯一的作用就是襯托主角,分為正麵襯托人和反麵襯托人。

正麵襯托人

正麵襯托,是以高手中的高高手,來更好地突出主角。

打擂台時,一個壯漢打趴了幾個黑帶跆拳道選手,這時主角上場,幾招就把壯漢打翻在地。

哇!主角真厲害!

這個壯漢就是“正麵襯托人”的角色。

反麵襯托人

反麵襯托與正麵襯托恰好相反。

打擂台時,一個年青人被打得鼻青臉腫,口吐鮮血敗下陣來。

這時,主角挺身而出,兩三下就把對方撂倒在地,來了個狗吃屎。

年青人就是“反麵襯托人”的角色,體現出主角功夫了得。

5、鏡麵人

鏡麵人,就是給主角當鏡子用的人,常見於第一人稱小說中。實際寫作過程中,鏡麵人有可能是主角的朋友、經紀人,還可能是新聞報紙等媒介。

比如,主角剛吃了幾個包子

突然,經紀人對他說:“你牙縫裏有韭菜葉”。

這經紀人就是十足的“鏡麵人\\\"的角色。

鏡麵人會告訴主角一些不知道的事,其實主要目的是讓讀者知曉,這樣才有利於劇情的展開。

6、小鬼

小鬼,阻礙主角達到目標的小困難,對主角來說,是小菜一碟,權當練練手,使主角能力一步步提升。

比如抗戰劇裏,站崗的小鬼子主要負責看門,也就是扮演的是”小鬼“角色。

7、魔頭

魔頭,阻礙主角達成目標的敵人頭目,能製造曲折衝突,懸念重生。收服魔頭後會進入一個全新階段,但有的會有多個魔頭或多重阻礙,伴隨精彩的情節直至最後。

如《西遊記》唐僧師徒取經途中,遭遇了49個妖魔,就是有49個魔頭角色,一路都是精彩的情節,直到取到真經為止。

8、神秘人

神秘人,就是雙麵人,分不清是敵是友,甚至感覺不到他的存在。

而在關鍵時刻,神秘人突然蹦出來,引起意外,造成劇情反轉的角色作用。

曾看過一部抗戰片,深入敵後的共產黨鋤奸隊,不幸全被捉拿,眼看要被槍決了。

突然,日本司令部的一個軍官,使計放了他們。

原來這個軍官是臥底,造成了劇情的急劇反轉,這個軍官就扮演了”神秘人“角色。

如何運用好這些角色呢?

看看影視劇和別人的小說,找找裏麵人物,扮演的是什麼角色,是在什麼樣的場景下運用的。

以上有八個角色,並不意味著小說中要八個人,有時一個人可以充當多個角色,比如,閨蜜可以充當鏡麵人和襯托人,而且角色還可以轉變的。

學會了角色的運用,你就能寫出一部情節精彩的小說了哦。

好了,篇幅有限,下次繼續聊,希望對你有幫助。

喜歡請關注分享,歡迎評論與大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