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製藥1(1 / 2)

為了救治三皇子殿下,葉無名等人暫時住在薛卿顏的山莊裏,叫薛卿顏拿來紙和筆,這個世界如今製出的紙張還是很粗糙的,拿起毛筆寫了幾個歪歪扭扭的字,喲這字可真醜,自己都看不懂,不行得弄隻趁手的。

“小哥,去廚房幫我弄根沒燒全的小的木棍來”,沒一會童子去而複返,手中多了一段燒得焦黑的木棍,葉無名又抽出藏在懷裏的匕首,三兩下就做成了一隻碳筆,拿在手上感覺可比毛筆順手多了。

周圍的人都好奇的,靜靜的看著他。

想了想,提筆落在紙上。

青黴素的製作方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

1:篩選出產生青黴素的菌株:從土壤、水體、動植物等自然環境中篩選出能產生青黴素的真菌,如青黴菌屬(Penicillium)、放線菌屬(Streptomyces)等。

2:培養菌株:將篩選出的菌株接種在適宜的營養基上進行培養,提供充足的營養和適宜的環境條件,使菌株得以生長和繁殖。

3:發酵生產:將培養好的菌株接種到大型發酵罐中進行發酵生產。發酵罐內要控製適宜的溫度、pH值、氧氣供應等條件,以促進菌株的生長和產生青黴素。

4:分離提取:經過發酵後,將發酵液經過分離、提取、純化等步驟將青黴素提取出來。其中,提取和純化的過程比較複雜,需要使用化學方法和分離技術進行處理,以獲得高純度的青黴素。

包裝儲存:將提取出的青黴素進行包裝、標識和儲存,以便於運輸和使用。

以上是青黴素製作的基本步驟,不同的製作方法會有所差異,但總的來說,都需要經過篩選、培養、發酵、分離和提取等過程,才能獲得高質量的青黴素製品。

二:製作培養基的方法:

1:準備培養基容器:將培養基容器(如培養皿或試管)清洗幹淨並消毒,以防止細菌和真菌汙染。

2:稱量和混合固體成分:按照上述材料的比例,將蛋白腖、酵母浸出物、NaCl和瓊脂稱量並混合均勻。可以使用稱量紙和稱量器具進行準確的稱量。

3:加熱溶解:將混合好的固體成分加入蒸餾水中,用攪拌子攪拌溶解,然後加熱至沸騰,使成分充分溶解。

4:調節pH值:使用pH計測量溶液的pH值,將pH值調節到適宜的範圍(通常為pH 7-7.4),可以使用鹽酸或氫氧化鈉溶液進行調節。

5:滅菌:將調節好pH值的培養基溶液分裝到培養基容器中,如培養皿或試管中。然後將容器蓋好,放入高壓滅菌鍋中進行高壓滅菌,一般為121℃、15-20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