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個毫無預兆的夜晚,李興國等人遭遇了一場慘絕人寰的大地震。無數生命在瞬間化為烏有,哭聲、尖叫聲在空氣中蕩漾。然而,在這絕望的深淵中,卻悄然萌生了一線生機。
災難降臨後,洛安市相關部門迅速采取行動,他們通過各種途徑將救援指令傳達到警察、消防、武警等各個部門,繼而組織起了一場抗震救災的偉大行動。
然而,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洛安在經曆大地震的摧殘之後,又遭受到了喪屍病原體。許多幸存下來的人類變成了恐怖的喪屍,他們張牙舞爪,朝著那些曾經的同伴發起了攻擊。
與此同時,強烈的餘震再次來襲,剛剛建立的臨時通信網絡再次癱瘓,整個洛安陷入了混亂和無序的狀態。
在嚐試了多次仍無法與上級取得聯係的情況下,與隊伍走散了的李興國與那些為了躲避喪屍而被打散的警察、消防員、武警以及一些退役士兵的隊伍聚在了一起,他們攜手建立了一個臨時的人類幸存者營地,開始在廢墟上尋找幸存者。
他們的目標很明確:拯救盡可能多的生命。
這支由各領域精英組成的救援隊伍,其力量不容小覷。他們的職業背景多元化,也就意味著他們的救援思維和方案更為全麵而細致。他們共同的目標,就是要在喪屍的威脅下,將希望和生存帶給他人。
為了在救援過程中抵禦喪屍的侵擾,這群人去了警局等地,將能用的武器全部打包帶走;他們還去了消防部門,將那些能派上用場的救援工具洗劫一空;最後,他們找到了儲備應急物資的倉庫,就在那裏建立了臨時的據點。
在有序的管理和共享的勞動之下,他們還是設法建立了一個基本的生活係統。尤其是那些曾經的警察、消防員和軍人,他們的專業技能在營地的運作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經過數日的辛勤努力,營地內逐漸有了基本的設施:帳篷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急救站也一個接一個地建立起來,烹飪區和休息區也初具規模。
這個幸存者營地中,物資並不匱乏。從各種廢棄的建築中搜尋而來的食物、衣物和生活用品,以及這裏存儲著的數量龐大的應急物資,足以滿足他們的基本需求。
救援隊成員們從四麵八方營救回來的幸存者,就如同人類社會的縮影,包含了各行各業的人士,為這個營地注入了多元的色彩。
此外,那些被營救的幸存者們也迅速成為了這個社區的一部分各具特色的技能在這個群體中互相交融,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無論是醫療工作者、工程師、還是領導者,他們都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著應有的作用。
營地裏的大多數人都明白,他們能在這裏安營紮寨,享受著這份來之不易的安寧,離不開規章製度的執行。雖然這些規章製度隻是臨時製定的,但是每個人都明白它們的重要性。正是這些規章製度,讓這個幸存者營地成為了一片人類樂園。
或許真的是幸運女神的庇護,營地遭遇的攻擊次數屈指可數。在這段動蕩的時間裏,這個人數龐大的幸存者營地竟然隻遭遇過兩次蟲族的大規模侵擾,以及斷斷續續地C級喪屍的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