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流亡在外起義學(2 / 2)

哎呀,好人呐,這是要請我吃飯。三下五除二,風卷殘雲一會兒就吃完了。

“先生,再來一碗吧。”,“不不不。”

“您別客氣,再來一碗。”,“不是,能來套煎餅果子嗎?”。光吃麵哪兒行啊。

老板又買來兩套煎餅果子,好家夥,看我這個吃相就知道餓壞了,又給我倒了一碗茶,怕我噎著。

哎呀,這回舒服了,擦擦嘴。“老板,您貴姓啊?”,“我姓吳,您呢?”。

“我姓張,名子楓。”,撒了個謊,畢竟流亡在外,還是小心點兒好。

“你這個人怎麼這麼好啊,又請我吃飯,又請我喝茶......”。吳老板笑了笑說:“張先生,您是瀘州人吧?”。

“嗯?你怎麼知道?”,我非常意外。“聽您說話口音,我就知道了。實不相瞞,我也是瀘州人,咱們是老鄉!”。

哦,原來如此,真是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啊!

“您是為何到了此地啊?”,“唉,家鄉沒什麼親人了,來到此地謀生,尋友不著,盤纏用盡,落魄至此!”。

我現在編瞎話已經完全沒有心理負擔了,活命最要緊。

“哦,明白了,您在這兒坐著,等我中午收了攤兒,帶您回家談。”,吳老板說完又去忙活了。

到了中午,吳老板收了攤兒就帶我回到了他的家中。小院兒不大,看得出來也不是富裕人家。

他老婆一看自己丈夫帶回個讀書人,心裏還挺高興,很熱情地招待。

一起吃完中午飯,我和吳老板坐在院子裏聊天。

“張先生,您後麵有什麼打算啊?”,“沒什麼打算啊,不知該幹什麼。”。

“您看您糊塗了吧,像我們這沒本事的人才做這小買賣,您是讀書人啊,就得賣您肚子裏的這些書啊!”,“具體做什麼呢?”。

“我呀有個兩個孩子,想讓他們跟您用用功,識識字。另外跟我一起做買賣的那些人家裏也都有孩子,交不起正規學堂的束脩銀子,也能一起讀書上學。”。

“哦,原來如此,那有地方麼?”。

“我心裏有個地方,不過我得過去商量,您若是在此地教書,一天三頓飯和四季的衣物,我們這些人就照應了。逢年過節,我們也湊點錢,算是那麼個意思,您看怎麼樣?”。

我一想也隻能如此,總比自己一直流浪強啊!

嗬,這吳掌櫃的還真能幹,晚上回來就搞定了。離此不遠有個廟,廟裏隻有一個老和尚,可是呢房產是他的,空房不少。

第二天,其他小買賣人家也都來了,大家一起去廟裏,找了間損毀不嚴重的房子做教室。

幾個家長又開始布置,找了些木料做了桌椅,把牆刷了刷,窗戶糊了糊。把房頂的瓦片收拾收拾,院子裏打掃打掃,又買來了一些舊書。

嘿,幾個小買賣人愣是在廟裏起了一座義學!